黄喇嘛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又名蔽心骨、、心坎骨、护心软骨。即胸骨剑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鸠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见《药材学》。即燕窝,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见幼科证治准绳条。
病证名。指妊娠心痛。永思堂主人《胎产合璧》:“孕妇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或肝气不畅,若伤于络则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动下血,乃伤触子脏也,用安胎散(白术、当归、黄芩、甘草)或火龙散(川楝、茴香、艾叶
病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内吹、胎前乳肿、内吹乳。怀孕六、七个月,因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乳管阻塞,以致乳房胀硬疼痛,寒热并发。宜舒肝、理气、清热,用清肝解郁汤(《证治准绳》:人参、茯
病名。①即心劳,详见该条。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心则成心痨,治以雷公丸等。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掌管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