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丝子

猜你喜欢

  • 臭苏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 胞衣不下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胎盘迟迟不下。多因分娩后元气大虚,无力继续排出,败血流入胞中,作胀不下,或感邪而气血凝滞所致。气

  • 胃脘内痈

    病名。出《素问·腹中论》。即胃脘痈。见该条。

  • 十六段锦

    气功功法。以十六节动作编为一套动功的锻炼方法。见于冷谦《修龄要旨》。主要以十二段锦为基础,参合前人的若干导引方法编定而成。

  • 头响

    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详见脑鸣条。

  • 干黄

    病名。指小便自利,渴而引饮的黄疸。《此事难知》:“干黄,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者,栀子柏皮汤。”干黄有因瘀热搏结所致者,《医钞类编》卷九:“干黄,……瘀热在里,宜下。”参见黄疸等条。

  • 顺气利膈汤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方。川芎、桔梗、牛蒡子、白芷、天花粉、黄芩、甘草、玄参、防风、栀子、枳壳、乌药、陈皮。加连根葱白一枚,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积心,喉中干燥作疼,无痰涎而气喘者。

  • 后泄

    即泄泻。《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类经》卷五:“脾肾虚寒,故为后泄。”详泄泻条。

  • 浊阴不降

    指水谷的营养原料和糟粕,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出下窍的浊阴指糟粕,走五脏,归六腑的浊阴是新陈代谢的原料。浊阴不降多由脾

  • 舒张押手法

    押手法之一,又称撑开押手法。是将左手拇、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然后分开两指,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主要使用于皮肤松弛或皱摺处(如腹部)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