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集

韵集

一卷。晋吕静撰,龙璋辑。《隋书·经籍志》著录《韵集》六卷,晋复安令吕静撰。是静曾官晋复安令矣。《魏书·江式传》云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是静为《字林》作者吕忱之弟矣。忱、静为西晋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是书《新旧唐志》并云五卷,异于《隋志》而同于《江式传》,盖《隋志》并序目计之,原书固以五声为五卷也。据江式之说及佚文所提供的情况,《韵集》大概是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各为一篇;不分韵;每一篇中,凡是同音字都列在一起;所收字多魏晋间俗体,大抵与《字林》相为表里;有简略注释。吕静的审音能力不高,所以江式批评他“音读楚夏,时有不同。”(《魏书·江式传》)颜之推《家训·音辞篇》云《韵集》以成仍宏登合为两韵,为奇益石分作四章。清段玉裁云今《广韵》“成”在十四清,“仍”在十六蒸,别为二韵;“宏”在十三耕,“登”在十七登,亦别为二韵;而吕静《韵集》“成”“仍”为一韵,“宏”“登”为一韵,故曰“合成两韵”。今《广韵》“为”“奇”同在五支,“益”“石”同在二十二昔,而《韵集》“为”“奇”别为二韵,“益”“石”别为二韵,故曰“分作四章”。此尚可以考见韵首崖略。陆法言《切韵序》谓吕静《韵集》等六家韵书,“各有乖互”。是韵书当以《韵集》为最早。清任大椿《字林考逸》引许观《东齐纪事》谓宋朝真宗时,陈彭年与晁迴、戚纶条贡举事,取《字林》、《韵集》、《韵略》、《字统》及《三仓》、《尔雅》,为礼部韵。是《韵集》宋景祐(1034-1038年)时尚存,与《字林》同为学者所援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字林》五卷而无此书,则《韵集》亡于《字林》亡佚之前矣。龙璋所辑之本,因清任大椿《小学钩沈》辑本,重加增益,并稍变体例而成。以唐陆德明《尔雅音义》所引郭吕者别为“存疑”附后。是编有民国间攸县龙氏铅印《小学搜佚》本。

猜你喜欢

  • 古文辞类纂

    七十四卷。清姚鼐(1731-1815)选编。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后主讲各书院。人称惜抱先生,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此书选录先秦屈原至清代方苞、刘大

  • 张佩渠所著书

    三种,四十三卷。清张调元撰。张调元字燮臣,号寅皋,又字佩渠,郑州(今属河南省)人,嘉庆年间举人。三种为《佩渠文前后集》不分卷、《京澳纂纪闻》二十五卷(考证经史之作,兼记乡邦文献)、《佩渠随笔》十六卷(

  • 骚略

    三卷。宋高似孙(约1195年前后在世)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余姚(今浙江)人。生卒年无考。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本书集所拟骚赋三十三篇。其后款则收词一篇、杜甫诗八句、柳宗元诗四句。

  • 诗纬

    一卷。清马国翰辑。全书共计二十三条,另有注一条,又有附录注一条。与乔松年辑《汎引诗纬》一卷相比,马国翰辑《诗纬》多辑录了十六条。其中属于开元占经者计有十六条,这是乔松年所尽力搜求而终于未能得到的部分。

  • 诗说标新

    二卷。近人狄郁撰。狄郁生平籍贯不详。书名为标新,实则了无新意,且有一些常识性错误,如其责诗三百篇无诗题,以为古人有题而后有诗,或诗成必标举题目。只此一端即可见其识见之浅溥。此书有1916年印本。

  • 孝经养正

    一卷。清吕鸣谦撰。吕鸣谦字吉垣,湖北广济(今广济)人。是书首有李廷箫序,其次为吕鸣谦所撰条议十则,主张推广孝道,须立孔圣教堂,旁设曾子坐位,每逢房虚昴星日,礼拜先师,由教谕训导两宫主讲,绅耆士庶临期来

  • 空明子集

    二十八卷。清张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张荣,字景桓。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是集有诗集十八卷,文集八卷,杂录一卷,词一卷。自序一生得古文杂作六百余首,诗三万余首,词一千五百余首,歌谣三百余首。

  • 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补标题评断实记

    二十七卷。明陈仁锡(详见《皇明世法录》)撰。该书前数卷题陈建纂辑,后数卷题陈仁锡用卿辑,系参照《皇明通纪》、《皇明从信录》、《皇明十六朝广汇记》,又增补万历以后三朝事而成。记二祖十四宗嘉言善政,以昭彰

  • 韵原表

    一卷。清刘凝(生卒年不详)撰。刘凝字二至,南丰(今属江西)人。著作尚有《稽礼辨论》、《石鼓文定本》。刘氏初作《文字韵原》一编,谓《说文》以形相次,《韵原》以声相从。由于《韵原》限于篇幅,其层次排列不免

  • 春秋事义全考

    十六卷。明姜宝(详见《周易传义补疑》)撰。姜宝认为,《春秋》义在褒善贬恶,其中如所谓尊君父、讨乱贼、敦典庸礼、内安外攘的“经世之法”,也只于其叙事中见之。《春秋》“盖多直书而义见,即有笔削,其褒贬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