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护蜜国。隋、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昏驮多城(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瓦罕)。《新唐书·西域传》:护蜜国“或曰达摩悉铁帝,曰侃,元魏所谓钵和者,亦吐火罗故地”。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治所在潞州 (今山西长治市),领潞、泽、邢、洺、磁五州,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丘县以西至太行山。大历后改为昭义军。唐方镇名。至德元载(756年)置,
①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元和志》 卷9徐州彭城县: “曹公故城,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在吕梁东岸。或言曹公筑此,以守吕布。西岸有城临水,是布之所固也,号曰吕布固。”②在今山东莒南县北。《寰宇记》 卷24莒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魏书·地形志中》: 临涣郡丹城县 “治费城”。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义阳郡置,为白马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九十四里。《寰宇记》 卷86奉国县: “因此地附于魏,故以奉国为名。”隋属巴西郡。唐武德初属隆州,七年 (624) 属西平州。贞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为普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寰宇记》卷87安岳县:“本以邑地在山之上,四面险绝,故曰安岳。”隋大业初属资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普州治。北宋开宝四年(971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卢龙县置,为平州治。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金复名卢龙县。古县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赐平州卢龙县名为卢城县。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为平州治。金复名卢龙县。
古名温水。又名热水池。在今四川西昌市北。《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热水池 “在都司北七十里。四时常热,流入溪河,合泸水,接金沙江”。《清一统志·宁远府一》: 热水 “源出热水塘,西流入安宁河”
在今广西象州县西。清乾隆 《柳州府志》卷1: 狼村隘 “在城西四十里狼村塘前。两旁石山,中穿一径,为西乡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清时为戍守要隘。
明万历四十年(1612)改金筑安抚司置,属贵阳府。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1913年改为广顺县。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一作四十年)改金筑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镇。属贵阳军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