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醴泉饮

醴泉饮

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醴泉饮

药方名称醴泉饮

处方山药(一两) 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 生赭石(轧细.四钱)牛蒡子(炒.捣.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摘录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醴泉饮

药方名称醴泉饮

处方山药30克 大生地15克人参12克玄参12克 生赭石(轧细)12克牛蒡子(炒,捣)9克天冬12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卷上:醴泉饮

药方名称醴泉饮

处方山药1两,大生地5钱,人参4钱,玄参4钱,生赭石4钱(轧细),牛蒡子3钱(炒、捣),天冬4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各家论述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地黄是也。然脉之数者,固系阴虚,亦系气分虚弱,有不能支持之象,犹人之任重而体颤也。故用人参以补助气分,与玄参天冬之凉润者并用,又能补助阴分。且虑其升补之性,与咳嗽上逆者不宜,故又佐以赭石之压力最胜者,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自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也。至于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天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屡试屡效者也。

临床应用咳喘:初制此方时,原无赭石,有丹参三钱,以运化人参之补力。后治一年少妇人,信水数月不行,时作寒热,干嗽连连,且兼喘逆,胸膈满闷,不思饮食,脉数几至七至。治以有丹参原方不效,遂以赭石丹参,一剂咳与喘皆愈强半,胸次开通,即能饮食,又服数剂脉亦和缓,共服20剂,诸病皆愈。

摘录《衷中参西》卷上

猜你喜欢

  • 海葱散

    药方名称海葱散处方海葱5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证水肿。用法用量顿服,每日1次。摘录《经验良方》

  • 栗子柿子饼糊

    药方名称栗子柿子饼糊处方栗子肉15克柿饼半个制法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养胃。适用于小儿腹泻。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摘录《民间方》

  • 接骨禁声膏

    药方名称接骨禁声膏处方肉桂(不见火,为末)、牛皮胶(截碎)、马屁勃(搽末)、独核肥皂。制法上用生姜自然汁,添少水煎胶化,擂之,却入马屁勃同肥皂擂为稀膏,离火略温,入桂在内,再擂细摊纸上。功能主治折伤。

  • 豆乳散

    药方名称豆乳散处方肉豆蔻1枚,乳香1豆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疮疹病中,偶滑泄不止,甚者。用法用量米饮调下。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参归益元汤

    药方名称参归益元汤处方人参(去芦)5分,当归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白茯苓(去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五味子10粒,陈皮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1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

  • 麻黄泻白散

    药方名称麻黄泻白散处方桑白皮1钱,地骨皮1钱,甘草半钱,麻黄半钱,杏仁半钱。功能主治风寒伤肺,喘急咳嗽。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十八

  • 龙蜕饼子

    药方名称龙蜕饼子别名消毒饼子处方蛇蜕1条(用麻油点灯,烧存性)。制法上为细末,以砂糖拌为饼子。功能主治小儿痘疮,余毒上攻咽喉,语声不出。用法用量嚼下。摘录《续易简方》卷五

  • 冬青糖浆

    药方名称冬青糖浆处方冬青(四季青)。制法取冬青水煎2次,浓缩3-4小时,每毫升相当于2g干生药,加入2倍量之95%乙醇,充分搅拌混合,静置约48-72小时,回收乙醇,使成2g/毫升,然后加入等量的糖浆

  • 九仙山何处士黑神丸

    药方名称九仙山何处士黑神丸别名黑神丸、九仙丹处方巴豆(新好者)1两(轻捶去皮,以长流水约两碗,浸1宿,然后更煮30-50沸后冷,粗去心膜,以布子拭去水,然后研如膏,用厚纸10数张裹,以重物压去油用),

  • 干姜丸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干姜丸药方名称干姜丸处方曲末6两,干姜6两,当归末3钱,厚朴2两,人参2两,阿胶2两,甘草(炙)1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冷痢。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