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荆防解毒汤

荆防解毒汤

症因脉治》卷四:荆防解毒汤

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

处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枳壳桔梗木通甘草、淡竹叶

功能主治湿热痢初起,恶寒头痛,身热,表未解,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如有太阳症,加羌活;阳明症,加葛根;少阳症,加柴胡;湿气胜,腹不痛,加川芎苍术;热气胜,腹大痛,加川连、枳壳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治痘全书》卷十三:荆防解毒汤

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

处方荆芥防风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元参、牛蒡子、升麻

功能主治痘已见,毒火熏灼于中,使疹挟出于外,其间有碎密若疮一样者;痘夹斑、夹麻或夹丹者。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片玉痘疹》卷上:荆防解毒汤

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

处方荆芥穗、防风黄芩牛蒡子(炒)、酒柏、小甘草玄参升麻知母人参石膏连翘

功能主治解毒,消散斑疹。主痘已见形,火毒熏灼于内,夹疹而间有碎密若芥子;或夹斑,而皮肤鲜红成块者。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上

《金鉴》卷五十九:荆防解毒汤

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

处方薄荷叶、连翘(去心)、荆芥穗、防风黄芩黄连牛蒡子(炒,研)、大青叶、***人中黄

功能主治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1-2日疹即收没,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者。

用法用量用灯心、芦根为引,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九

《金鉴》卷五十六:荆防解毒汤

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

处方荆芥防风赤芍药、生地黄甘草(生)、金银花木通桔梗地骨皮连翘(去心)。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热在肌表,痘痂宜落不落,其痂一半掀起,一半咬紧,身热干燥,肌肤红赤。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六

猜你喜欢

  • 芎辛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芎辛汤药方名称芎辛汤别名大芎辛汤(《世医得效方》卷十)。处方生附子(去皮、脐)乌头(生,去皮、尖)天南星干姜细辛川芎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气

  • 揩齿莲子草散

    药方名称揩齿莲子草散别名莲子草散处方莲子草半两,升麻(锉)半两,牛膝(切)半两,茜草(切)半两,丁香半两,生地黄(切)2两。制法上入瓶内,用泥封头,烧令通赤,取出为散。功能主治黑发髭。主用法用量莲子草

  • 槐子丸

    《眼科金镜》卷四:槐子丸药方名称槐子丸处方白蒺藜(炒,去刺)车前子牛蒡子茺蔚子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肝虚风邪所致目偏视。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

  • 寒水石粥

    药方名称寒水石粥处方寒水石2两(捣碎),粳米2合,牛蒡根4两(切)。功能主治心下烦热多渴,恍惚。用法用量上以水4大盏,煎至2盏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拔疔丹

    《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拔疔丹药方名称拔疔丹处方珍珠1钱,牛黄5分,蟾酥3分,麝香2分,巴豆霜5分,铁甲将军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痘疔。用法用量香油调涂。摘录《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疡医大全》卷

  • 参桂鹿茸丸

    《丸散膏丹集成》:参桂鹿茸丸药方名称参桂鹿茸丸处方别直参5两,炙黄耆10两,党参10两,毛鹿茸5两,炙甘草5两,续断5两,炒冬术10两,茯苓8两,肉桂5两,当归10两,熟地12两,炒远志10两,枸杞子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药方名称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处方麻黄(去节)7克(汤泡)甘草14克(炙)薏苡仁7克杏仁3克(去皮、尖,炒)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解表祛湿。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

  • 静气汤

    药方名称静气汤处方白术3钱,茯苓3钱,白芍3钱,陈皮5分,甘草5分,麦冬3钱,元参3钱,天花粉1钱,苏子1钱。功能主治心烦气动,肺燥胃干之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活血饮子

    药方名称活血饮子处方当归、菖蒲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血气冲心。用法用量每服1钱,酒调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 黄连进退汤

    药方名称黄连进退汤处方川黄连1钱(姜汁炒),炮姜1钱,半夏1钱,川牛膝1钱(盐水炒),白芍(酒炒)1钱,人参1钱半,大枣肉3枚,童便小半杯。功能主治关格。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阳虚肢冷,加熟附子1钱,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