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

别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白虎加桂枝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

别名白虎加桂汤、知母汤、加减桂枝

处方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用法用量白虎加桂汤(《千金》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加减桂枝汤(《得效》卷二)。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

2.《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

临床应用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12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近,关节不能活动,遇寒则舒,得热痛加,常为迁移性痛,并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生化检查:白血球计数增高,血沉加快。根据辨证,均属热痹,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并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如热重则选用黄柏黄芩、山栀等;湿重则选用苡仁、茯苓、六一散、蚕砂等;阴虚则酌加生地、石斛麦冬;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木瓜络石藤等,12例均获得临床痊愈,一般均在服药2剂后;体温开始下降,关节疼痛减轻;服至6-10剂后体温正常,关节红肿疼痛显着减轻,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平均治疗时间11天。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家秘独圣散

    药方名称家秘独圣散处方山楂肉1斤。制法研细末。功能主治饮食伤脾,久痢纯血。用法用量滚白汤调服。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防风必效散

    药方名称防风必效散处方防风1钱,防己1钱,荆芥1钱,白鲜皮1钱,连翘1钱,槐花1钱,苍术1钱,皂角针1钱,风藤1钱,木通1钱,白芷1钱,天花粉1钱,木瓜1钱,金银花1钱,翻白草1钱,甘草5分,土茯苓4

  • 川连茯苓汤

    药方名称川连茯苓汤别名黄连茯苓汤处方黄连1两,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车前子(炒)半两,通草半两,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半两,半夏(汤洗去滑)1分,黄芩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

  • 经效蟾酥丸

    药方名称经效蟾酥丸别名蟾酥丸处方蟾酥1字,生附子角2豆大,巴豆1枚(去皮,研),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牙疼不可忍。用法用量蟾酥丸(《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济生》)。摘录《圣惠

  • 柴陈五苓散

    药方名称柴陈五苓散处方白术1钱半,茯苓1钱半,猪苓1钱半,泽泻2钱2分,肉桂1钱半,茵陈3钱,车前子1钱,木通1钱半,柴胡1钱半。功能主治湿热发黄,小水赤黑,烦渴发热。用法用量灯草为引,水煎服。酒疸,

  • 代赭石汤

    药方名称代赭石汤处方代赭石(打碎)3两,陈皮1两,桃仁半两(炒),桂半两,吴茱萸(盐炒)半两。制法上各锉碎。功能主治逆气上冲,鼻息滞塞不通。用法用量每服2两,水3大盏,加生姜3分,同煎至1盏,去滓,食

  • 鸡金散

    《医宗必读》卷七:鸡金散药方名称鸡金散处方鸡内金1具(焙),真沉香2钱,砂仁3钱,陈香橼(去白)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鼓胀肿满,小儿疳积。用法用量每用1钱5分,生姜汤送下,虚者人参汤送下。注意虚火

  • 经验天灵盖散

    药方名称经验天灵盖散处方天灵盖2指大(用白檀香煎汤洗,酥油炙黄色用),槟榔5枚,阿魏2钱,辰砂1钱(另研),麝香1钱(另研),甘遂2钱,安息香3分。制法上各为极细末,和匀。功能主治传尸劳虫。用法用量每

  • 点眼熊胆膏

    药方名称点眼熊胆膏处方古铜钱21文(完用),甘菊花4两,黄连(去须)2两,郁金2两,黄柏(去粗皮,蜜炙)2两,铅丹半两,太阴玄精石半两,井泉石半两,龙骨半两,不灰木半两,芜荑(去皮)半两,代赭半两,滑

  • 法制槟榔片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法制槟榔片药方名称法制槟榔片处方党参2两,于术1两(生),生耆1两,厚朴5钱(炙),竹茹1两,广砂6钱(研),丁香2钱,木香2钱,灯心3钱。制法将药煎透滤汁,入槟榔片4两,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