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前汤

白前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6克紫菀半夏(洗)各9克大戟(切)3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久患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

用法用量以水1升,渍之一宿,明旦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地骨皮2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伤风咳嗽,壮热憎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3两,桑白皮3两,生地黄1升,茯苓5两,地骨皮4两,麻黄2两(去节),生姜6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气嗽。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6合,去滓,加竹沥5合。分温4服,食后服之,昼3夜1。觉得力,重合服5-6剂佳,隔3日服1剂。

注意忌醋、芜荑

摘录《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1两半,杏仁14枚(去双仁尖皮,炒),紫菀(去苗土)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仁(净淘,研细)。

制法上8味,除***仁旋入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喘闷,背膊烦疼,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数沸,入研麻仁半钱匕,再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2两,紫菀3两,半夏(洗)3两,大戟(切)7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久咳逆上气,身体浮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

用法用量以水1斗,渍之1宿,明旦煮取3升,分3服。

注意羊肉、饧。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咳逆上气而见肢体浮肿,作水鸡声,乃水饮溢于肺胃,流入百骸。故用白前以疏肺气,紫菀以散血气,半夏以涤痰气,大戟以利水气,皆从《金匮》泽漆汤中采出。大戟之利水与泽漆不殊。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1两,昆布(洗去咸,炙干)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海藻(洗去咸,炙干)1两,半夏(汤洗7遍)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小麦(醋浸,晒干)3合。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气瘿初作。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去土)3分,紫菀(去土)1两半,半夏(汤洗7遍去滑)3两,泽漆根(细切,微炒)3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半两,干姜(炮)半两,栝楼1枚(去皮),白术1两,吴茱萸(水浸1宿,焙干,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水咳逆上气,通身浮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声。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加大枣2个,生姜1枚(拍破),煎至1盏半,去滓,分2服。当小便利,或微溏,肿即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2两,木通(锉)2两,防己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紫色)3两,桑根白皮(锉、炒)3两,紫菀头50枚。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肺痿咳嗽日久,喘急,仰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良久温服,日3次。胸中有脓者,当得吐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全生指迷方》卷四: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1两,细辛(去苗)1两,川芎1两,五味子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芍药半两,桂(取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咳,咳则腰背相引痛,恶风,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别名白前

处方白前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旋覆花半两,木通(锉,炒)2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涕唾如胶,胸背烦热。

用法用量白前散(《普济方》卷二三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5两,紫菀3两,杏仁3两,厚朴(炙)3两,半夏(洗)4两,麻黄(去节)4两,生姜1斤,人参2两,桂心2两,甘草1两(炙),大枣14个。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及诸逆气。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注意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别名大白前汤

处方白前3两,紫菀4两,半夏1升,生泽漆根1升(切,凡4味,水1斗7升,煮取1斗汁,纳入后药),桂心3两,人参6分,大枣20个(擘),白术5两,生姜8两,茯苓4两,吴茱萸5两,杏仁3两(去两仁皮尖,碎),葶苈2两,栝楼5合。

功能主治水咳逆上气,通身洪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鸣,大小便不通,不下食而不甚渴。

用法用量大白前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注意羊肉、饧、生葱、桃、李、雀肉、酢物。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

方出《外台》卷十引《广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白前汤

药方名称白前汤

处方白前4分,生麦门冬10分(去心),贝母4分,石膏4分,甘草(炙)4分,五味子4分,生姜4分,黄芩5分,杏仁40颗,淡竹叶(切)1升,白蜜1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肺热咳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7合,绞去滓,纳白蜜,更上火煎3沸,汤成后宜加芒消8分,分温3服,每服如人行5-6里,须利2-3行。

注意忌热面、炙肉、油腻、醋食、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广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猜你喜欢

  • 羖羊角汤

    药方名称羖羊角汤处方羖羊角(镑)1两半,萎蕤1两半,木通(锉)1两半,甘菊花1两,泽泻1两,大黄(锉,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肝肺实热,目生白翳。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

  • 橘姜煎

    药方名称橘姜煎处方橘红1两,生姜1两。功能主治一切呕哕,手足逆冷。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徐徐咽下即愈。摘录《仙拈集》卷一

  • 麻黄桂枝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升麻汤处方木香1分,生姜1分,桂枝2分,半夏2分,陈皮2分,草豆蔻仁2分,厚朴2分,黑附子2分,黄柏2分,炙甘草3分,升麻3分,白术3分,茯苓3分,泽泻3分,黄耆5分,麻黄(不去节)5

  • 黄病鼓胀丸

    药方名称黄病鼓胀丸处方平胃散1两,针砂3钱,皂矾6钱,车前子3钱。制法上为末,红枣泥捣和为丸。功能主治黄病鼓胀。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开水送下。注意忌食盐、酱百天。摘录《饲鹤亭集方》

  • 桃枝当归膏

    药方名称桃枝当归膏处方当归身(去细梢,洗去土,干)3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100个 肥嫩柳枝105克(切3.3厘米许,水洗,干)肥嫩桃枝45克(切3.3厘米许,水洗,千)黄丹(水飞)180克 芝麻

  • 凉血地黄汤

    《脾胃论》卷中:凉血地黄汤药方名称凉血地黄汤处方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当归各1.5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用法用量上药哎

  • 车前利湿汤

    药方名称车前利湿汤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苡仁、当归、白扁豆(炒)、车前子、神曲、怀牛膝。功能主治中湿,肾囊小便发肿生疮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 八味生姜煎

    药方名称八味生姜煎别名生姜煎处方生姜7两,干姜4两,桂心2两,甘草3两,杏仁1升,款冬花3两,紫菀3两,蜜1升。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用法用量生姜煎(《卫生总微》卷十四)。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八物生姜

  • 榉皮散

    药方名称榉皮散处方榉树皮1两,栝蒌根3分,白茯苓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用法用量以粟米饮调下半钱,不拘时候。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 立马回疔丹

    《瑞竹堂经验方》卷五:立马回疔丹药方名称立马回疔丹处方金脚信1.5克蟾酥1.5克血竭1.5克朱砂1.5克轻粉龙脑麝香各0.3克没药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生草乌头汁拌和为铤,麦子长大。功能主治攻毒祛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