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鱼鳖金星

鱼鳖金星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鳖金星

药材名称鱼鳖金星

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

别名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

来源龙骨骨牌蕨属植物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Chi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凉血祛瘀。用于小儿高热,肺结核,内、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鱼鳖金星

药材名称鱼鳖金星

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

别名瓜子金(《植物名实图考》),瓜子菜、瓜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丝鱼鳖、鱼鳖草(《浙江中药手册》),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四川中药志》),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湖南药物志》),抱石莲、山豆丬草、风不动、镜面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莲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弱,长而横走,疏被鳞片;鳞片淡棕色而薄,粗筛孔状,基部宽而有不整齐的分枝,上部钻形。叶有二型:营养叶倒卵圆形至矩圆状卵圆形,长1~2厘米,叶下疏被鳞片;孢子叶细长如舌形或匙形,长3~6厘米,宽不及1厘米,但常与营养叶同形;叶肉质,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圆形,远离,上部常接合,沿中脉两旁成一行分布。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溪边等阴湿的石壁上或树上。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性味苦,凉。

①王安卿《采药志》:"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微甜,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瘀。治痄腮,咽喉肿痛,胆囊炎,痞块,臌胀,虚痨咳血,瘰疬,淋浊尿血,疔痈疮肿,跌打损伤。

①王安卿《采药志》:"治痰火毒行上部。"

②汪连仕《采药书》:"消痞块痰核,痄腮。"

③《纲目拾遗》:"治臌胀,瘰疬,火毒症。"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煎酒冲白糖服。"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消炎,驱风。蒸甜酒治产后寒。外用治跌打损伤,消伤肿。"

⑥《浙江中药手册):"治咽喉肿痛。"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乳痈末溃,咳嗽吐血,疔疮痈肿。"

⑧《四川中药志》:"补益精气,利水,除湿。治虚痨咳嗽,五淋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咳嗽吐血,瘰疬:鱼鳖金星三钱。水煎服。(《江西中医药》(4):48,1957)

②治燥热便血、尿血:鲜抱石莲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疔疮、痈肿:抱石莲三、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乳岩:鱼鳖金星三钱。用酒煎服。(《江西中医药》(4):48,1957)

⑤治胆囊炎:鲜抱石莲二两,豆腐四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臌胀:鱼鳖草、仙鹤草各五钱,神仙对坐草、野芥菜各二钱。煎服。(《浙扛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鱼鳖金星

药材名称鱼鳖金星

拼音Yú Biē Jīn Xīnɡ

英文名Lepidogrammitis Herb, Drymoglossum-like Lepidogrammitis

别名瓜子金、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山豆丬草、风不动、镜面草、金丝鱼鳖、鱼鳖草、瓜子菜、瓜米菜、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Ching[Polypidium drymoglossoides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清除泥沙,洗净,晒干,亦可鲜用。

原形态根茎纤细,长而横生,淡绿色,疏生顶部长钻形、下部近圆形并成星芒状的鳞片。叶远生,二型;营养叶短小,肉质,长圆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5-3cm,宽1-1.5cm;孢子叶较长,倒披针形或舌形,有时也和营养叶同形,有短柄。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中脉两侧,通常分离,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阴湿林中树干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生物碱、甾醇、氨基酸、糖等。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小鼠试验对眼镜蛇毒有一定抵抗作用。

性味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瘀;止血。主小儿高热;痄腮;风火牙痛;痞块;臌胀;淋浊;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疔疮痈肿;瘰疬;跌打损伤;高血压;鼻炎;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 王安卿《采药志》:治痰火毒行上部。

2. 汪连仕《采药书》:消痞块痰核,痄腮。

3.《纲目拾遗》:治臌胀,瘰疬,火毒症。

4.《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煎酒冲白糖服。

5.《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消炎,驱风。蒸甜酒治产后寒。外用治跌打损伤,消伤肿。

6.《浙江中药手册》;治咽喉肿痛。

7.《江西民间草药》:治乳痈未溃,咳嗽吐血,疔疮痈肿。

8.《四川中药志》:补益精气,利水,除湿,治虚痨咳嗽,五淋白浊。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地扭

    《中药大辞典》:小地扭药材名称小地扭拼音Xiǎo Dì Niǔ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小地扭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小草本,高6~13厘米。茎直立,方形,棱上有细短柔毛。叶对

  • 文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文冠果药材名称文冠果拼音Wén Guàn Guǒ别名文冠木、文官果、土木瓜、木瓜、温旦革子来源无患子科文官果属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

  • 假荔枝根

    药材名称假荔枝根拼音Jiǎ Lì Zhī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的根或根皮。原形态野木瓜,又名:假荔枝、绕绕藤、沙藤。常绿木质藤本。茎枝无毛。掌状复叶,互生;小

  • 卤地菊

    《中药大辞典》:卤地菊药材名称卤地菊拼音Lǔ Dì Jú别名黄花龙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

  • 大肺筋草

    《中药大辞典》:大肺筋草药材名称大肺筋草拼音Dà Fèi Jīn Cǎo别名肺经草、半边钱(《天宝本草》),脐风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反背红、血经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异型莎草

    药材名称异型莎草拼音Yì Xínɡ Suō Cǎo别名咸草((苏南种子植物》),王母钗(《泉州本草》)。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异型莎草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

  • 蓝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叶藤药材名称蓝叶藤别名肖牛耳菜、肖牛耳藤、羊角豆[广西]来源萝藦科蓝叶藤Marsdenia tinctoria R. Brown,以果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 鹿骨

    《中药大辞典》:鹿骨药材名称鹿骨拼音Lù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性味《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功能主治补虚羸,强筋骨。①《别录》:&q

  • 麒麟吐珠

    药材名称麒麟吐珠拼音Qí Lín Tǔ Zhū别名青丝线、麒麟塔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虾衣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ejerella guttata (Brand.) Bremek. [

  • 牛蒡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蒡药材名称牛蒡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用。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