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金丝刷

金丝刷

药材名称金丝刷

拼音Jīn Sī Shuā

别名金刷把

来源药材基源:为梅衣科植物金丝刷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thariella cladonioides(Nyl.)Krog[Chlorea cladonioides Nyl.]

采收和储藏:6-7月采,去除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地衣体呈松散的灌丛状,坚硬,直立或倾斜,高5-7cm,近末梢处呈橘红色、金锈色,无光泽,基部污白色至土黄色,枝体棱柱状,主校长0.2-lcm,基部直径1-1.5mm,次生小枝长1-1.5mm,直径lmm,末梢尖锐,表面具纵向的棱脊,具光泽,多呈二叉分枝式,稠密丛生,纤细的枝端有时具粉芽。子囊盘圆盘状,侧生于分枝上;托缘全缘,常生有小分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高山树枝和灌木枝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地衣体灌丛型。分枝开展,呈垫状,橘红色、土红色或土褐色。主枝长约1cm,次生小枝顶端渐尖,有时呈钩状。皮层具褶皱、裂纹和小疣,表面有脊状网格,分枝上部皮层不全,有时具粉芽。中轴浅白色。

化学成分地衣体含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黑茶渍素(atranorin),赤星衣酸(haematomm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其中后两者可能为黑茶渍素的分解产物。

性味苦;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安神;平肝;活血;敛疮。主失眠;癫痫;眩晕;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鲜黄连

    《全国中草药汇编》:鲜黄连药材名称鲜黄连拼音Xiān Huánɡ Lián别名毛黄连、细辛幌子、假细辛来源小檗科鲜黄连属植物鲜黄连Jeffersonia dubia (Maxim.

  • 赶黄草

    药材名称赶黄草拼音Gǎn Huánɡ Cǎo别名扯根菜、山黄鳝、水杨柳[四川]、水泽兰[贵州]来源景天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以全草入药。秋后采

  •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

  • 黄珠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珠子草药材名称黄珠子草拼音Huánɡ Zhū Zi Cǎo别名乳痈根来源大戟科黄珠子草Phyllanthus simplex Ret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

  • 象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参药材名称象牙参拼音Xiànɡ Yá Cān别名土中闻、鸡脚参、鸡脚玉兰来源姜科象牙参Roscoea intermedia Gagnep.,以根入药。生境分

  • 刺黄连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药材名称刺黄连拼音Cì Huánɡ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

  • 紫苏苞

    《中药大辞典》:紫苏苞药材名称紫苏苞拼音Zǐ Sū Bāo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功能主治治血虚感冒。用法用量内服:煎

  • 泽芹

    药材名称泽芹拼音Zé Qín来源伞形科泽芹Sium suave Wal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头痛,降血压。主治感冒头痛,高血压。用法用量4~5钱。摘

  • 搜山虎

    《中药大辞典》:搜山虎药材名称搜山虎拼音Sōu Shān Hǔ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新莨菪的根。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根状茎粗壮。茎圆柱形,紫色。叶互生;

  • 霜红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霜红藤药材名称霜红藤别名山货榔、哥兰叶、米汤叶、绵条子来源卫矛科霜红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