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野黄皮

野黄皮

《中药大辞典》:野黄皮

药材名称野黄皮

拼音Yě Huánɡ Pí

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8米,全株有香气,以叶为甚。树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块,嫩枝有斑点。单数羽状复叶聚生枝顶,长15~40厘米;小叶5~15,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或尾状尖而钝头,基部钝斜或为阔楔形至楔形,两侧略不对称,边缉有明显的圆锯齿,稀为细小而不大明显;叶柄带红色,长约0.5厘米。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淡黄色;萼片4,稀为5,广卵形;花瓣4~5,长圆形;雄蕊8,稀为10;子房近圆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与花柱等宽,略成4棱。果近圆形,比豌豆略大,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种子1~4粒。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石灰岩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皮含欧芹属素乙、齿叶黄皮亭、去甲齿叶黄皮亭。

药理作用欧芹属素乙与佛手柑内酯同为呋喃香豆精类,皆属"光活性"物质,毒性较佛手柑内酯为大,而较花椒毒素为小。慢性毒性有胃肠刺激,脾及肾上腺的出血,肝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大鼠服欧芹寓素乙后,出现于大便中,而皮肤中则无,故有人认为它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不及花椒毒素(可至皮肤中)。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疏风理气,除湿和瘀。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风湿,水肿,扭挫伤折脱臼。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麻疹,骨断,脱臼。"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表祛风,化气止痛,除湿消肿。治感冒高热,疟疾,水肿,胃痛,骨折,扭伤,关节炎,湿痒。"

③《贵州药植名录》:"治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感冒高热:山黄皮桑枝、香精、淡竹叶,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②治全身水肿:山黄皮、老松皮、麦秆、紫苏梗、蝉蜕,煎水外洗;并内服萝卜子二次,每次三钱。(《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黄皮

药材名称野黄皮

拼音Yě Huánɡ Pí

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Dentate Wampee

别名黄皮、假黄皮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及粗齿叶黄皮的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usena dunniana Levl.[C.willdenowii Levl.;C.dentata (Willd.)auct.non Roe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右采收,叶,鲜用;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齿叶黄皮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全株有香气,以叶为甚。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聚生于枝顶,长15-40cm;小叶柄带红色,长4-8mm;小叶5-15,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9cm,宽2.5-4cm,先端急尖或渐尖,或尾状尖而钝头,基部钝斜或为宽楔形至楔形,两侧略不对称,边缘有明显的圆锯齿,上面深绿,下面浅绿,近于无毛。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柄无毛;萼片4,稀为5,广卵形,长不超过1mm;花瓣4-5,白色,长圆形,长3-4mm;子房上位,近圆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略成四棱。浆果近圆球形,直径6-10mm,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种子1-4颗。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2.粗齿叶黄皮本种与齿叶黄皮区别在于:花轴、叶轴及小叶片均被长柔毛,也有小叶片因毛脱落而无毛,但在边缘则有少数长柔毛,小叶片质地较正种为厚而大,边缘常为不规则的浅波状或具不明显的钝锯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石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根皮含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齿叶黄皮素(dentatin),去甲齿叶黄皮素(nordentatin)。

药理作用欧芹属素乙与佛手柑内酯同为映哺香豆精类,皆属光活性物质,毒性较佛手柑内酯为大,而较花椒毒素为小。慢性毒性有胃肠刺激,脾及肾上腺的出血,肝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大鼠服欧芹属素乙后,出现于大便中,而皮肤中则无,故有人认为它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不及花椒毒素(可至皮肤中)。

性味微辛;苦;性温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主感冒;麻疹;哮喘;水肿;胃痛;风湿痹痛;湿疹;扭挫伤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叶捣烂敷。

复方①治感冒高热:山黄皮桑枝香薷、淡竹叶,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②治全身水肿:山黄皮、老松皮、麦秆、紫苏梗、蝉蜕,煎水外洗,并内服萝卜子二次,每次三钱,(《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碱花

    药材名称碱花拼音Jiǎn Huā别名浦多来源为咸水湖边生成主含碳酸钠的分枝状结晶。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消滞。用于胃寒,消化不良。用法用量2~6分,多入丸散剂。注意腹泻病人慎用。摘录《

  • 黄颡鱼涎

    《中药大辞典》:黄颡鱼涎药材名称黄颡鱼涎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Xián出处《纲目》来源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功能主治《日用本草》:"治消渴

  • 马乳

    《中药大辞典》:马乳药材名称马乳拼音Mǎ R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性味甘,凉。①《别录》:"冷。"②《药性论》:"无毒。"③《本草拾遗》:

  • 大麦泡

    药材名称大麦泡别名对嘴泡、猫爪刺、牛奶泡、栽秧泡、泡儿刺、三月泡来源蔷薇科大麦泡Rubus corchorifolius L.[R. althaeoides Hance],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

  • 两广瘤足蕨

    药材名称两广瘤足蕨拼音Liǎnɡ Guǎnɡ Liú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两广瘤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P

  • 水棘针

    药材名称水棘针拼音Shuǐ Jí Zhēn别名山油子、土荆芥、细叶山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水棘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ethystea caerul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

  • 桃根

    《中药大辞典》:桃根药材名称桃根拼音Táo Gēn别名桃树根(《圣惠方》)。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桃仁"条。性味

  • 甘草

    《中国药典》:甘草药材名称甘草拼音Gān Cǎo英文名RADIX GLYCYRRHIZ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 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葎草药材名称葎草拼音Lǜ Cǎo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来源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的全草。

  • 赤火绳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火绳药材名称赤火绳拼音Chì Huǒ Shénɡ别名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来源梧桐科赤火绳Eriolaena malvacea (Levl.)Hand.-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