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木瓜果

野木瓜果

药材名称野木瓜果

拼音Yě Mù Guā Guǒ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untonia chinensis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木瓜常绿木质藤本,长达9m。茎圆柱形,灰褐色,全株无毛。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0cm;小叶5-7片,革质;小叶柄 长1.5-3cm;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32cm,宽2.5-4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黄绿色或淡经常色,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每边9-11条,与网脉均于下面明显凸起。花单性,雌雄异株,同型,具异臭,常3朵排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花梗纤细,基部托以大的芽鳞片,花梗纤细,长2-3cm;雄花有萼片6,淡黄色或乳白色,外轮3,披针形,长1.8cm,宽5mm,先端渐尖,内轮3片线状披针形,长1.6cm,2mm,绿色带紫,花瓣缺,雄6,药隔角状突起2mm,约片药室等长,花丝全部生成圆柱状的管,退化心皮小;雌花的萼片与雄花相似,但较大,长达2.2cm,心皮3,棒状,胚珠多数,退化雄蕊6,微小,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长2-3cm,具蜜腺6。浆果长圆形,未熟时表色,熟时橙黄色,长约7cm。直径约3cm。种子多数,黑色,排成数列藏于果肉中。共期3-4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湿润通风的杂木林中、山路边及溪谷两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敛肠益胃。主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角

    药材名称龙角拼音Lónɡ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角骨化石。化学成分与龙骨、龙齿相似,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性味甘,平。①《药对》:"平。"②《纲目》

  • 鸡血莲

    药材名称鸡血莲拼音Jī Xuè Lián别名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土当归、活血莲、散血莲、凤尾七、铁板金、铁蕨鸡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

  • 荭草根

    药材名称荭草根拼音Hónɡ Cǎo Gēn别名水红花根、红蓼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采收和储藏:夏、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 糯米条

    药材名称糯米条拼音Nuò Mǐ Tiáo英文名Chinese Abelia别名茶条树、小榆蜡叶、小垛鸡、山柳树、毛蜡叶子树、水蜡、白花树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糯米条的茎

  • 槲叶

    《中药大辞典》:槲叶药材名称槲叶拼音Hú Yè别名槲若(《唐本草》)。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炮制《本草图经》:"微炙令焦。"性味《唐本草》:

  • 蓼子草

    《中药大辞典》:蓼子草药材名称蓼子草拼音Liǎo Zǐ Cǎo别名小毛蓼(《种子植物名称》),小蓼子草、红蓼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开花期间采收。原形

  • 谷皮树

    药材名称谷皮树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来源桑科构属植物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 桃耳七

    药材名称桃耳七拼音Táo ěr Qī别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出处《陕西中草药》

  • 婆婆纳

    《全国中草药汇编》:婆婆纳药材名称婆婆纳拼音Pó Pó Nà别名卵子草、石补钉、双铜锤、双肾草、桑肾子来源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

  • 香排草

    药材名称香排草拼音Xiānɡ Pái Cǎo别名排香、排香草、香草、排草、毛柄珍珠菜、合血草、满山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capi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