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蓼子草

蓼子草

《中药大辞典》:蓼子草

药材名称蓼子草

拼音Liǎo Zǐ Cǎo

别名毛蓼(《种子植物名称》),小蓼子草、红蓼子(《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全草。开花期间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65厘米。茎平滑无毛。叶互生,披针形,长8~12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近乎无柄,上面绿色,疏生细毛,下面浅绿,中脉及侧脉上密生细刺尖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有脉纹敷条,先端延长成缘毛,与托叶鞘相等或稍长.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长6.5~14厘米,苞片膜质,边缘有缘毛;每个苞片内有小花1~2朵;花梗通常不伸出苞外;花小,粉红色或近白色,花被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8,花丝线形,花药椭圆形;子房上位,椭圆形,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呈三角形,长约2毫米,黑褐色而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9月。

生境分部生于沟边、路旁潮湿地。分布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台湾、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辣,无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散寒活血。治麻疹,羊毛疔,跌损后受寒,阴寒及陈寒。"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或酒煎,2~5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麻疹不现:蓼子草捣烂或搓烂外滚,或煎水冼。

②治太热大烧不退:蓼子草外滚胸前或背心,并浸汁内服。

③治疟疾日久不愈:红蓼子草一根,煨酒服。

④治羊毛疔:红蓼根四两。捣碎煨酒服;如另加野烟头七个,鱼鳅串二两,马蹄草七个,煨酒乘极热时服一杯,更妙。(选方出《重庆草药》)

备注此外,同属植物酸模叶草(参见"假辣蓼"条)及蚕茧草(参见"蚕茧草"条),在四川亦作蓼子草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蓼子草

药材名称蓼子草

拼音Liǎo Zǐ Cǎo

别名小莲蓬、细叶一枝莲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riopolitanum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茎平卧,节上生根,多分枝,直立成丛,高5-15cm,带暗红色,密被长鬃毛,上部节间被长腺毛。叶互生;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密被长毛;托叶鞘膜质,短筒状,长2-4mm,密被长伏毛,先端截形,有长缘毛,近叶一侧开裂。叶小形,狭长圆形或狭披针形,长0.4-2.8cm,宽2-7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白色长伏毛及粒状细点,间有长眼毛,叶缘有长缘毛或腺毛。头状的短总状花序,花密集,单一顶生,基部承托以一叶状总苞片,花序梗密生长腺毛;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2.5mm,膜质,密生伏毛,具长线毛,每苞内生1花;花梗远伸出苞片外,密生腺毛;花淡紫红色,长3-5mm,花被5深裂,裂片卵圆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短,花药暗紫色;雌蕊1,花柱2,伸长,超出花被, 2/3以下合生。瘦果椭圆形,扁平,两面凸起,长约2.2mm,宽1mm,暗褐色,表面密布细纹,有光泽,全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滩、沟、塘边湿地,常成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此外,同属植物酸模叶蓼 P.Lapathifo-lium L.(参见假辣蓼条)及蚕茧草 P.Japonicum Meissn.(参见蚕茧草条),在四川亦作蓼子草用。

性味微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毒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麻疹不现:蓼子草捣烂或搓烂外滚,或煎水洗。②治大热大烧不退:蓼子草外滚胸前或背心,并浸汁内服。③治疟疾日久不愈:红蓼子草一根。煨酒服。④治羊毛疔:红蓼根四两。捣碎煨酒服;如另加野烟头七个,鱼鳅串二两,马蹄草七个,煨酒乘极热时服一杯,更妙。(选方出《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四川中药志》:散寒活血。治麻疹,羊毛疔,跌损后受寒,阴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黄麻根

    药材名称山黄麻根拼音Shān Huánɡ M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山黄麻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a oricntalis (L.)B1.[Celtis ori-entali

  • 夏枯草

    《中国药典》:夏枯草药材名称夏枯草拼音Xià Kū Cǎo英文名SPICA PRUNELLAE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 《中药大辞典》:珂药材名称珂拼音Kē别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一般在冬季及春季采捕。原形态贝壳2片,

  • 榕树

    药材名称榕树拼音Rónɡ Shù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来源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 f.,以叶和气根(榕树须)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叶:微苦、涩

  • 蒟酱

    《中药大辞典》: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

  • 紫花堇菜

    药材名称紫花堇菜拼音Zǐ Huā Jǐn Cài别名地黄瓜、黄瓜香、肾气草来源堇菜科紫花堇菜Viola grypoceras A. Gra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性味微苦,凉。功能

  • 松球

    《中药大辞典》:松球药材名称松球拼音Sōnɡ Qiú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球果。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

  • 穿根藤

    《中药大辞典》:穿根藤药材名称穿根藤拼音Chuān Gēn Ténɡ别名春根藤(《广东中药》),木头疳(《广西药植名录》),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广东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

  • 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睡菜药材名称睡菜拼音Shuì Cài别名水胡豆来源龙胆科睡菜属植物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椿皮

    药材名称椿皮拼音Chūn Pí英文名CORTEX AILANTHI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