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臭威灵

臭威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威灵

药材名称臭威灵

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云南]

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咯血,偏头痛;外用治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1两捣烂,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臭威灵

药材名称臭威灵

拼音Chòu Wēi Línɡ

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绵毛风毛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lanuginsa Vant. [Saus-surea chetchoz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绵毛风毛菊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多数丛生,粗长绳状,稀带肉质,黑褐色。茎直立,有少数分楠,被蛛丝状绵毛。基生叶具长柄,柄长5-6cm,被褐色短柔毛;叶片宽卵圆形至椭圆倒卵形,长8-10cm,宽4-6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下延成窄翅状,边缘有具小尖的浅齿,上面绿或带紫色,有短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绵毛;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基部渐窄,下延呈翅状;最上部叶条形,上面有褐色疏短毛成儿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较小,通常数个丛生枝顶成伞房状,直径约12mm;梗短,总苞片长圆形,长13-15mm;具多层总苞片;总苞片5-6层,被白色绢状长柔毛,外层卵形,先端只黑色硬尖头,内层条状披针形;花全部管状,长12mm,花冠5裂,粉红色或蓝紫色,有腺体;雄蕊5,聚花;柱头2裂。瘦果,褐色,长约3mm;冠毛污白色,外层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路旁和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解毒。主支气管炎;偏头痛;风湿痹痛;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鬼臼

    药材名称鬼臼拼音Guǐ Jiù别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本经》),天臼、马目公、解毒(《吴普本草》),术律草(《丹房鉴源》),羞天花、羞寒花(《益部方物略记》),害母草(《本草图经》),八

  • 蕨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麻药材名称蕨麻拼音Jué Má别名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以块根入药。夏季采挖,洗

  • 鸭脚艾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药材名称鸭脚艾拼音Yā Jiǎo ài别名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

  • 广西莪术

    药材名称广西莪术拼音Guǎnɡ Xī é Shù英文名RhizomaCurcumae Kwangsiensis别名桂莪术、毛莪术来源为姜科植物桂莪术Curcuam kwangsie

  • 金背枇杷花

    《中药大辞典》:金背枇杷花药材名称金背枇杷花拼音Jīn Bèi Pí Pá Huā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5~6月采摘,晒干。性味甘苦,平。功能

  • 白金古榄

    药材名称白金古榄拼音Bái Jīn Gǔ Lǎn别名百解薯、千金薯、竹叶薯、金银带(《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三筒管的块根。夏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三筒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

  • 芋头

    《中药大辞典》:芋头药材名称芋头拼音Yù Tou别名蹲鸱(《史记》),芋魁(《汉书》),芋根(《汉书》颜师古注),土芝(《别录》),芋奶(《种芋法》),芋艿(《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草

  • 浙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浙地黄药材名称浙地黄别名鲜生地来源玄参科浙地黄Rehmannia chingii Li,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鼻衄,热病口干。0.4~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