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绣球防风

绣球防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绣球防风

药材名称绣球防风

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别名绣球草、蜜蜂草

来源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Leucas ciliata Benth.,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或夏秋间采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健胃消食。根: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全草: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根、全草0.3~1两,或根研末每服0.5~1钱,全草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水煎熏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绣球防风

药材名称绣球防风

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别名绣球草、蜜蜂草、紫药(《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全草。开花时采收,切成长约1厘米的小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40厘米,全体密被污黄色倒向长毛。茎直立,略带方形,上部多二歧分枝。叶对生,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厘米,具疏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下面稍淡,厚纸质;具短柄。花轮生于茎顶叶腋内;总苞片极多数,线形;萼管状钟形,先端10齿裂,裂片线形,绿白色,有脉10条,沿脉及裂片上均被长毛;花冠藏于萼内,2唇,上唇全缘,头盔状,下唇平坦,3裂,外面均被毛;雄蕊4,下面2枚较长,花药背着,橙黄色,花后转红色;子房4裂,花柱柱状,柱头2裂。小坚果4枚,卵状,长3毫米,果皮黑褐色而光亮,萼宿存。花期秋季。

本植物的根(绣球防风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附近荒坡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产于云南。

性状干燥全草,茎略带方形,黄绿色,密被污黄色长硬毛,切面中心髓部似通草样。叶绿色,多破碎,两面被毛,边缘有锯齿,花轮生于叶腋,如球状,直径约1.5~2.5厘米;苞片多数,花萼钟形,花冠唇形,多干缩。气无,味辛苦。以色绿不带根者为好。

性味苦辛,凉。

①《滇南本草》:"味苦辛,性微寒。"

②《滇南本草图说》:"味苦淡,平,无毒。"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明目退翳,解毒消肿。治妇女血瘀经闭,小儿雀目,青盲翳障,痈疽肿毒。

①《滇南本草》:"破滞结郁气,舒肝气流结,破肝血,通经闭,祛风热,明目退翳。治小儿雀眼,白翳青盲,杀疳虫。"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杨梅结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洗癣疮、疥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注意滇南本草》:"肝虚者忌之。"

复方①治小儿痞疳攻眼,一切眼疾:绣球防风一两,蛤粉三钱(煅)。共研细末,每服五分,白羊肝三钱,竹刀破,入药在肝内,麻扎,瓦罐内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小儿肺炎:绣球防风五钱。水煎服。

③治疮痈肿毒:鲜绣球防风一两,水煎服;或火烤取汁涂患处。

④治皮疹:鲜绣球防风煎水熏洗。(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绣球防风

药材名称绣球防风

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英文名Herb of Ciliate Leucas

别名白元参、绣球草、蜜峰草、紫药、蜂窝花、包团草、小罗卜、月亮花、疙瘩草、指风草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滇南本草图说》: 绣球防风,其子同地草果为末,用黑羊肝煎汤,治小儿疳疾跟眦。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as ciliata Benth.

采收和储藏:7-10月采收,切成长约1cm的小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或上部多扭曲,纤弱,全株密被污黄色倒向长毛。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9cm,宽1-3cm,具疏锯齿,厚纸质,侧脉3-5对,叶柄短。轮伞花序腋生,球形,多花密集;花萼管状,先端膨大略折曲,呈10齿裂,裂片线形;花冠白色或紫色,与萼筒等长略伸出于萼筒,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长圆形,下唇较上唇长1.5倍,呈3裂状,中裂片倒梯形,先端2圆裂;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丝状,花药卵圆形,2室叉形;子房4裂,花柱柱状,柱头2裂。小坚果4枚,卵圆形,褐色而亮。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路旁、灌丛或草滩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略带方形、长30-100cm,黄绿色,密被污黄以长硬毛,断面中心髓部似通草样。叶对生,暗绿色至绿褐色,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4-9cm,宽1.2-1.8cm,边缘具锯齿及缘毛,两面被黄以短硬毛。花轮生于叶腋,近球状,直径1.5-2.5cm,苞片多数,花萼钟形,花冠唇形,多干革命缩。小坚果卵形,黑棕色,具浅网纹。气无,味辛、苦。

以色绿、不带根者为佳。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疏肝活血;被风明目;解毒。主妇女血瘀经闭;胁肋疼痛;小儿雀目;青盲翳障;痈疽肿毒;杨梅结毒;疥癣;皮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

注意滇南本草》:肝虚者忌之。

复方①治小儿痞疳攻眼,一切眼疾: 绣球防风一两,蛤粉三钱(煅)。共研细末,每服五分,白羊肝三钱,竹刀破,入药在肝内,麻扎,瓦罐内水煎服。 (《滇南本草》)②治小儿肺炎: 绣球防风五钱。水煎服。③治疮痈肿毒: 鲜绣球防风一两,水煎服;或火烤取汁涂患处。④治皮疹: 鲜绣球防风煎水熏洗。 (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破滞结郁气,舒肝气流结,破肝血,通经闭,祛风热,明目退翳。治小儿雀眼,白翳青盲,杀疳虫。

2.《滇南本草图说》:治杨梅结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洗癣疮、疥癞。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铜骨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骨七药材名称铜骨七拼音Tónɡ Gǔ Qī别名海螺七、疔药、铜灯台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以根状茎入药。夏秋采集

  • 鸡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娃草药材名称鸡娃草拼音Jī Wá Cǎo别名刺矾松来源蓝雪科小蓝雪花属植物小蓝雪花Plumbagella micrantha (Ledeb.)Spach的全草。夏季采收

  • 香艾

    药材名称香艾拼音Xiānɡ ài别名山风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馥芳艾纳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aromatica DC.[Erigeron cochinense Spreng.

  • 矩形叶鼠刺

    《中药大辞典》:矩形叶鼠刺药材名称矩形叶鼠刺拼音Jǔ Xínɡ Yè Shǔ Cì别名鸡骨柴、牛皮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老茶王、华鼠刺(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

  • 宽叶鼠曲草

    药材名称宽叶鼠曲草别名老鸦绵、地膏药来源菊科宽叶鼠曲草Gnaphalium adnatum Wall. ex DC.[Anaphalis adnata (Wall.) DC.],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

  • 毛车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车藤药材名称毛车藤别名酸果藤、锯子藤来源夹竹桃科毛车藤Amalocalyx yunnanensis Tsi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催乳,治妇女缺乳。摘录《全国中草

  • 石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茶药材名称石茶别名东南长蒴苣苔、石麻婆子草、石芥菜来源苦苣苔科石茶Didymocarpus hancei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性味苦,凉。功

  • 滇丁香

    药材名称滇丁香拼音Diān Dīnɡ Xiānɡ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滇丁香,曰:"丁香生云南圃中。大本如藤,叶如枇

  • 羊蹄暗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蹄暗消药材名称羊蹄暗消拼音Yánɡ Tí àn Xiāo别名蝴蝶暗消、藤子暗消、苦胆七、燕子尾来源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 alteb

  • 罗勒

    《全国中草药汇编》:罗勒药材名称罗勒拼音Luó Lè别名零陵香[华东]、九层塔、香草、鸭香、省头草、矮糠、香佩兰[江苏]来源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