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矮脚苦蒿

矮脚苦蒿

《中药大辞典》:矮脚苦蒿

药材名称矮脚苦蒿

拼音ǎi Jiǎo Kǔ Hāo

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苦蒿: 一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全体密被柔毛。直根长柱形,黄褐色,其上有纤细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长圆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羽状深裂,裂片宽3~4毫米,两面密被柔毛。头状花序径约6毫米,排成圆锥花序,花黄色,外围的花雌性,丝状,内面的花两性,管状,瘦果极小,有1列冠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路旁。分布云南、四川。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皂甙、酚性物质、酸性物质及微量的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煎剂、水浸膏、醇浸膏及分离出的皂甙粗品均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麻醉兔服水浸膏后对气管纤毛运送粘液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皂甙粗品也有同样作用,但较慢、稍弱。

②平喘作用

豚鼠应用煎剂及粗提物(煎剂浓缩加乙醇除去沉淀者)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在离体豚鼠气管试验中,粗提物、水浸膏及醇浸膏均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水浸膏的作用较醇浸膏强。

粗提物对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水煎剂对小鼠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

③抑菌作用

体外试验煎剂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有些抑制作用。

毒性小鼠口服煎剂、水浸膏及醇浸膏之毒性均很小。兔每日灌服水浸膏或醇浸膏3克/公斤或5克/公斤,连续30天,对其活动、食欲、排泄、体重均无明显变化,处死后解剖,亦未发现重要变化。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消炎,清热,解毒。治中耳炎,风火眼,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外用:捣汁滴耳、点眼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中耳炎:苦蒿鲜枝叶汁,加青鱼胆滴耳内。(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外伤出血:矮脚苦蒿三钱,乌贼骨二钱,见血飞二钱。共研末外用。(《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金龙胆草除去老茎及根部,碾粉,水泛为丸,上滑石衣。每次1克,日服3次,饭后服。治疗565例,近控109例(19.3%),显效187例(33.1%),好转207例(36.6%),无效62例(10.9%)。副作用:发生率占24.4%。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头昏等。一般发生在服药后1~2天内,程度轻微,可自行消失,不妨碍继续服药。此药味极苦,应在饭后服。病人在服药后普遍反应食欲增加,睡眠、精神均转好,服后具有较明显的消炎、祛痰、平喘及止咳作用。实验证明金龙胆草煎液对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7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矮脚苦蒿

药材名称矮脚苦蒿

拼音ǎi Jiǎo Kǔ Hāo

英文名Herb of Blin Conyza

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金龙胆草、金蒿枝、刘寄奴、细苦蒿、毛苦蒿、油蒿、龙胆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熊胆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yza blinii Levl.[C. pinnatifida auct. Non Roxb.; C. dunniana Lev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熊胆草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全体密被白长柔毛及褐色短腺毛。根圆柱形,黄褐色,有纤细须根。茎直立,有分枝,具细沟棱。单叶互生;下部叶柄长,上部叶近无柄;叶片矩圆形,长4-6cm,宽2.5-3cm,羽状深裂,先端裂片大,倒披针形,侧裂片数片,疏生,条形或披针形,有粗齿。头状花序直径约6mm,排成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边缘膜质,先端紫色,背面有粗毛;花苞半于形;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边缘膜质,先端紫色,背面有粗毛;花黄色,外围的花雌性,丝状,内层的花两性,筒状。瘦果扁平,极小,具棱,被毛;冠毛1层,淡红色,长为瘦果的2-3倍。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草坡、路旁干燥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150cm,直径2-6mm,表面橘黄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槽,其上有众多的色长柔毛,长3-4mm;质较坚脆,易折断。单叶互生,黄绿色,两面均有众多的白色长柔毛,皱缩扭曲,易破碎,展平后,下部叶具柄,上部叶几无柄,叶片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浅裂。头关花序直径不足1cm,集于顶端呈圆锥状;花黄白色;成熟果实极易脱落飞扬,瘦果浅黄色,扁色,长约1mm,有冠毛1列,长5-6mm。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 叶及茎表皮的表面观:有较多的腺毛和非腺毛,腺毛头部2-8个细胞,柄部4-10个细胞,排列成1-2列,长130-360μm,基部直径30-70μm,上部略细,腺头直径与基部略相等,有的可见油滴:非腺毛由4-13个细腺组成,基部直径约100μm,下部数个细胞略成方形、长方形,中部和上部细胞渐长变细,顶端尖,多已折断,完整者可达4000μm,细胞相接处略膨大似竹节状,有的细胞中有直径4-15μm的草酸钙簇晶。茎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类方形,具角质纹理;叶表皮细胞波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皂甙、酚性物质、酸性物质及微量的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1.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煎剂、水浸膏、酵浸膏及分离出的皂甙粗品均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麻醉兔服水浸膏后对气管纤毛运送粘液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皂甙粗品也有同样作用,但较慢、稍弱。2.平喘作用:豚鼠应用煎剂及粗提物(煎剂浓缩加乙醇除去沉淀者)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在离体豚鼠气管试验中,粗提物、水浸膏及醇浸膏均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水浸膏的作用较醇浸膏强。粗提物对乙酚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水煎剂对小鼠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

3.抑菌作用:体外试验煎剂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有些抑制作用。

毒性小鼠口服煎剂、水浸膏及醇浸膏之毒性均很小。兔每日灌服水浸膏或醇浸膏3g/kg或5g/kg,连续30天,对其活动、食欲、排泄、体重均无明显变化,处死后解剖,亦未发现重要变化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水40ml,置水浴中浸1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

(1)取滤液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适量乙醇,搅拌,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0.5ml,待溶解后,移置试管中,加醋酐0.5ml,混匀,沿管壁加硫酸1-2滴,即显红色,迅即变为紫红色。(检查三匝皂甙)(2取滤液10ml,置带塞试管中,振摇1min,产生持续性泡沫,15min内不消失。)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止血。主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肾炎;黄疸型肝炎;眼结晶膜炎;中耳炎;疮疡;牙痛;鼻衄;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捣汁。外用:适量,冷开水浸泡,内服。

复方①治中耳炎:苦蒿鲜枝叶汁,加青鱼胆滴耳内。(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②治外伤出血:矮脚苦蒿三钱,乌贼骨二钱,见血飞二钱。共研末外用。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金龙胆草除去老茎及根部,碾粉,水泛为丸,上滑石衣。每次 lg, 日服3次,饭后服。治疗565例,近控109例(19.3%),显效187例(33.1%),好转207例(36.6%),无效62例(10.9%)。

2.副作用:发生率占24.4%。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头昏等。一般发生夜服药后 1-2天内,程度轻微,可自行消失,不妨碍继续服药。此药味极苦,应在饭后服。病人在服药后普遍反应食欲增加,睡眠、精神均转好。

3. 抑菌作用:较明显的消炎、祛痰、平喘及止咳作用。实验证明金龙胆草煎液对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7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剑麻

    《中药大辞典》:剑麻药材名称剑麻拼音Jiàn Má别名菠萝麻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半木质状粗壮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地

  • 光刺长突球

    药材名称光刺长突球拼音Guānɡ Cì Chánɡ Tū Qiú别名仙人掌、光刺乳突球、长突仙人掌、八卦掌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光刺长突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mmilaria lon

  • 瘦风轮

    药材名称瘦风轮别名塔花、剪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瘦风轮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Matsum.,以全草入药。6~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

  • 排草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草香药材名称排草香拼音Pái Cǎo Xiānɡ别名排草、香排草、细梗香草、合血香、满山香[江西德兴]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细梗排草Lysimachia capilli

  • 灯笼花

    药材名称灯笼花拼音Dēnɡ Lonɡ Huā别名法罗喜、岩龙香出处灯笼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灯笼花,昆明僧寺中有之。藤老蔓架,小叶密排,糙涩无纹,俱如络石。春开五棱红篱子花,长几径寸,五尖翻

  • 三裂叶犁头尖

    药材名称三裂叶犁头尖别名土半夏来源天南星科三裂叶犁头尖Typhonium trilobatum (L.) Schott,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寒,消肿,止痛。摘

  • 田螺壳

    《中药大辞典》:田螺壳药材名称田螺壳拼音Tián Luó Ké出处《别录》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田螺"条。性味《纲目》:&

  • 羊胎

    《中药大辞典》:羊胎药材名称羊胎拼音Yánɡ Tāi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母羊腹中的胎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功能主治调补肾虚羸瘦。复方治肾虚羸瘦:羊胎,鹿胎,紫

  • 瘴气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瘴气藤药材名称瘴气藤来源豆科瘴气藤Stizolobium venulosum Pip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2~3

  • 皂荚叶

    《中药大辞典》:皂荚叶药材名称皂荚叶拼音Zào Ji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化学成分同属植物山皂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