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白鬼笔

白鬼笔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鬼笔

药材名称白鬼笔

别名鬼笔鬼笔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鬼笔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药。

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

炮制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痛。

用法用量鲜品6两,浸泡在5两白酒(或五加皮酒)内,10日后服用,每服3~5钱,日服2次,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10。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鬼笔

药材名称白鬼笔

拼音Bái Guǐ Bǐ

别名鬼笔鬼笔菌、竹下菌、竹菌、无裙荪

来源药材基源:为鬼笔科真菌白鬼笔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去泥土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菌蕾球形,径4-6cm。白色,成熟后表面有裂纹。菌盖钟形,褐色,圆盘状,中央有穿孔,周围有深凹的网和凸脊络。表面有粘而臭的孢体。菌体白色,圆柱形,海面质,中空。长8-12,径1.5-2.5cm。孢子透明,光滑,椭圆形,(3.5-4.5)μm×(1.5-2.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竹林下、林缘、草地、菜园地等有腐殖质的环境。有时也见于火烧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子实体含麦甾醇(ergosterol),糖醛酸聚糖(glycuronan),甲醛(ergosterol),乙醛(acetaldehyde),苯乙醛(phenylacetadehyde),苯基巴豆油醛(phenycroton-aldehyde),,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二氢查耳酮(dihydrochalcone),***(phenylacetie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

性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枳椇木汁

    《中药大辞典》:枳椇木汁药材名称枳椇木汁拼音Zhǐ Jǔ Mù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树干中流出之液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化学成分木质部含拐枣

  • 假蒟果穗

    药材名称假蒟果穗拼音Jiǎ Jǔ Guǒ Suì别名假蒟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果穗。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山木通

    《中药大辞典》:山木通药材名称山木通拼音Shān Mù Tōnɡ别名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江西草药》),蓑衣藤,万年藤(《湖南药材》),大叶光板力刚(《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大木通(《贵

  • 九子连环草

    《中药大辞典》:九子连环草药材名称九子连环草拼音Jiǔ Zǐ Lián Huán Cǎo别名珠串珠、夜白鸡、串白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硬九头狮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肉连

  • 少年红

    药材名称少年红拼音Shào Nián Hó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紫牛科植物少年红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lyxiaefolia Tsiang et C.

  • 红茎黄芩

    药材名称红茎黄芩拼音Hónɡ Jīnɡ Huánɡ Qín英文名Redstem Skullcap别名多子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红茎黄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

  • 绒毛粉背蕨

    药材名称绒毛粉背蕨拼音Rónɡ Máo Fěn Bèi Jué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Hook

  • 黎辣根

    《中药大辞典》:黎辣根药材名称黎辣根拼音Lí Là Gēn别名梨罗根(《中国树木分类学》),红点秤、一扫光、铁包金(《南宁市药物志》),黎头根、琉璃根、土黄柏(《湖南药物志》),马

  • 杏叶

    《中药大辞典》:杏叶药材名称杏叶拼音Xì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化学成分含芸香甙、硝酸盐还元酶。功能

  • 防风

    《中国药典》:防风药材名称防风拼音Fánɡ Fēnɡ英文名RADIX SAPOSHNIKOVIAE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