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玳瑁肉

玳瑁肉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

药材名称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出处《食性本草》

来源海龟科动物玳瑁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玳瑁肉

药材名称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英文名Hawksbill as food

出处出自《食性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原形态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活血。主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或煮食。

各家论述《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香

    药材名称杜香别名喇叭茶来源杜鹃花科杜香属植物宽叶杜香Ledum palustre L. var. dilatatum Wahl.,以叶提取挥发油入药。夏秋采集,阴干。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化痰,止咳

  • 蟛蜞

    《中药大辞典》:蟛蜞药材名称蟛蜞拼音Pénɡ Qí别名螃蜞(《集韵》)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或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肉、内脏和脂肪。原形态全体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长

  • 金石斛

    药材名称金石斛别名短唇石斛来源兰科金石斛Dendrobium linawianum Reichb. f.,以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台湾、湖北、西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养阴清热。主治热病伤津

  • 驴肾

    药材名称驴肾拼音Lǘ Shèn来源奇蹄目马科驴Equus asinus L.,以雄性生殖器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滋阴补虚,强筋壮骨。主治阳萎,血虚气弱,骨结核,骨髓炎,妇

  • 芭蕉油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药材名称芭蕉油拼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

  • 辉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辉葱药材名称辉葱别名宗娃[藏名]来源百合科辉葱Allium splendens Willd.,以全草、籽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全草:发散风寒,止痢。主治感冒头痛,

  • 紫啸鸫

    药材名称紫啸鸫拼音Zǐ Xiào Dōnɡ英文名Violet Whistling thrush别名鸣鸡、山呜鸡、乌精、箫声鸫、黑雀儿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鹟科动物紫啸鸫的肉。拉

  • 刮筋板

    《全国中草药汇编》:刮筋板药材名称刮筋板拼音Guā Jīn Bǎn别名刮金板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斑蝥

    《中国药典》:斑蝥药材名称斑蝥拼音Bān Móu别名花斑蝥、花壳虫来源本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

  • 掌叶蓼

    药材名称掌叶蓼拼音Zhǎnɡ Yè Liǎo别名屈草、猪草、大辣蓼、九龙天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almatum Dunn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