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牛毛毡

牛毛毡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毛毡

药材名称牛毛毡

拼音Niú Máo Zhān

别名松毛蔺

来源莎草荸荠属植物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 (Franch. et Savat.)Tang et Wang [H. acicularis auct. fl. sin. non R. Br.],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入药。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痰平喘。用于感冒咳嗽,痰多气喘,咳嗽失音。

用法用量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毛毡

药材名称牛毛毡

拼音Niú Máo Zhān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莎草科植物牛毛毡全草。8~10月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匍匐根茎极细。秆丛生,极细密,高2~12厘米。叶鳞片状,具鞘,鞘微红色,膜质,管状,高5~15毫米。小穗卵形,长3毫米,先端钝,淡紫色;花数朵;鳞片膜质,背部淡绿色,两侧紫色,基部的一片呈长圆形,先端钝,有脉3条,其余鳞片卵形,先端急尖;雄蕊3;柱头3。小坚果狭长圆形,顶端缢缩,长约1.8毫米。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部生于水畔、池塘边,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痰喘。

①《分类草药性》:"发散风寒。"

②《四川中药忘》;"发散风寒,除胸腹烦闷。治感冒咳嗽和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复方治陈寒日久,一身作痛:牛毛毡、铁篱把根。用水(加少量干酒)煎服三次。(《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毛毡

药材名称牛毛毡

拼音Niú Máo Zhān

英文名all-grass of Needle spikesedge, all-grass of slender spikerush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牛毛毡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eocharis yokoscensis (Franch. Et Savat.) Tanget Wang[Scirpus yokoscensis(Franch.et Sav.);Heleocharis yokoscensis(Franch.et Sav.)Tang et Wang]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牛毛毡,多年生草本,高3-12cm。匍匐根茎极细。秆密丛生,细如毛发,密如毛毡。叶鳞片状,叶鞘微红色,膜质,管状。小穗卵形,长2-3mm,淡紫色,仅有数朵花,每个鳞片各有1朵花;鳞片膜质,下部少数鳞片近2列,卵形,先端锐尖,长约2.5cm,有1脉,两侧紫色,边缘无色,透明;下位刚毛1-4条,有倒刺;花柱3。小坚果狭长圆形,无棱,长约至2mm,先端缢缩,微黄白色,表面有细密整齐的网纹,网纹隆起,花柱基膨大,呈短尖状,直径约为小坚果宽的1/3。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田中池塘边及湿粘土中。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

栽培生物学特性,对温度要求不严,喜潮湿环境。宜选粘土、潮湿地栽培。

栽部技术,用分株繁殖法,早春发芽时,连根挖取母株,分成数蔸,按行距8cm×6cm种植。

田间管理,苗齐后,及时拔除杂草。一般不行施肥。天旱时注意灌水。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祛痰平喘;活血散瘀。主风寒感冒;支气管炎;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3-9g。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发散风寒。

2.《四川中药志》:发散风寒,除胸腹烦闷。治感冒咳嗽和痰多气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鳣鱼肝

    《中药大辞典》:鳣鱼肝药材名称鳣鱼肝拼音Zhān Yú Gā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鲟科动物鳇鱼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鳣鱼"条。性味无毒。功能主治主恶疮疥癣。注意勿以盐

  • 白毛委陵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委陵菜药材名称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来源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 苦荬菜

    《中药大辞典》:苦荬菜药材名称苦荬菜拼音Kǔ Mǎi Cài别名盘儿草(《陕西中草药》)。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春季采收,阴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 见血住

    药材名称见血住别名黄开口、老虎脚迹草[湖北]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见血住Lysimachia klattiana Hance,以全草入药。5~8月采集,鲜用或晒干用。性味微酸,涩,凉。功能主治降血压

  • 乌药叶

    《中药大辞典》:乌药叶药材名称乌药叶拼音Wū Yào Yè别名蒡箕茶(《医林纂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樟科植物乌药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药"条。功能主治

  • 薏苡仁

    《中国药典》:薏苡仁药材名称薏苡仁拼音Yì Yǐ Rén英文名SEMEN COICIS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 甜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甜果藤药材名称甜果藤拼音Tián Guǒ Ténɡ别名定心藤、铜钻来源茶茱萸科甜果藤属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

  • 太白参

    《中药大辞典》:太白参药材名称太白参拼音Tài Bái Shēn别名太白洋参、黑洋参(《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卫马先蒿、粗野马先蒿、邓氏马先蒿、美观马

  • 黑藁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藁本药材名称黑藁本别名岩川芎、野川芎、岩林来源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辛,温

  • 葛藟

    药材名称葛藟拼音Gě Lěi别名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来源葡萄科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以根、茎、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南、贵州、山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