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牛伴木

牛伴木

药材名称牛伴木

拼音Niú Bàn Mù

别名果绿勒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吕宁荚蒾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luzonicum Rolf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品宁荚蒾灌叶灌木,高达3m。幼枝、芽、叶柄、花序及花萼均多少被黄褐色或淡黄褐色簇状毛。叶对生;叶柄长3-10mm;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片椭圆形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外展齿牙,上面暗绿色,在放大镜下可见无柄的透明微小腺点,侧脉5-7条,伸达齿端,与中脉在叶上面凹限,在下面突起。复伞形式聚伞花序常生于具一对叶的侧生短枝之顶或顶生小枝上,直径3-5cm;总梗无至长达1.5cm,第1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3-4级辐射枝上;花萼长1.5mm,萼瞪三角形,微小;花冠白色,辐状,直径4-5mm,外被簇状短毛,花冠裂片长于冠筒;雄蕊5;花柱长于花萼,连柱头长1mm。核果卵圆形,长5-6mm。红色;核甚扁,宽卵形,长4-5mm,直径3-4mm,有2条浅腹沟和3条浅背沟。花期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700的山谷溪涧旁疏林、山坡灌丛中或旷野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裸星虫

    药材名称光裸星虫拼音Guānɡ Luǒ Xīnɡ Chónɡ别名沙虫、沙肠子、海肠子、星虫来源药材基源:为星虫科动物裸体方格星虫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punculus nudus Linna

  • 红花鹅掌柴

    药材名称红花鹅掌柴拼音Hónɡ Huā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of Redflower schefflera别名七叶莲、通花树、当遁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

  • 山茱萸

    《中国药典》:山茱萸药材名称山茱萸拼音Shān Zhū Yú英文名FRUCTUS CORNI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

  • 马蔺根

    《中药大辞典》: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纲目》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

  • 波棱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波棱瓜子药材名称波棱瓜子拼音Bō Lénɡ Guā Zǐ别名色吉美多[藏语]来源葫芦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以种子入药。

  • 芭蕉根

    《中药大辞典》:芭蕉根药材名称芭蕉根拼音Bā Jiāo Gēn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汉书》)

  • 白苏梗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药材名称白苏梗拼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部产江苏、安徽、四川、

  • 《中药大辞典》:鸥药材名称鸥拼音ōu别名鹭(《诗经》),水鸮(《说文》),江鸥、海鸥(《南越志》)。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鸥科动物多种鸥类的肉。常见的有红嘴鸥、银鸥、燕鸥等。原形态红嘴鸥,又名:笑

  • 皂角菌

    药材名称皂角菌别名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Gray) Pat.,以子实体入

  • 胡芦巴

    药材名称胡芦巴拼音Hú Lú Bā别名葫芦巴(侯宁极《药谱》),苦豆(《饮膳正要》),芦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东北药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疆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