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喜树皮

喜树皮

《中药大辞典》:喜树皮

药材名称喜树皮

拼音Xǐ Shù Pí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树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

功能主治牛皮癣:喜树皮(或树枝)切碎,水煎浓缩,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调成10~20%油膏外搽。另取树皮或树枝一至二两,水煎服,每天一剂。亦可取叶加水浓煎后,外洗患处。

注意忌用铁器煎煮、调制。

临床应用详"喜树"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喜树皮

药材名称喜树皮

拼音Xǐ Shù Pí

英文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来源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切碎晒干。

原形态喜树,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成长椭圆形,长10-25cm,宽6-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cm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cm,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怀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于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cm,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

性味味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祛风止痒。主牛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水煎浓缩调涂。内服:煎汤,15-30g。

注意《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忌用铁器煎煮、调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边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苏药材名称半边苏拼音Bàn Biān Sū别名绵穗苏、野鱼香、野苏、大胡麻、天人草来源唇形科半边苏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 相思子根

    《中药大辞典》:相思子根药材名称相思子根拼音Xiānɡ Sī Zǐ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根。原形态详"相思子"条。化学成分含相思豆考耳、相思子绕耳及二种生

  • 三叉苦

    药材名称三叉苦拼音Sān Chā Kǔ别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Merr.,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根洗

  • 川鄂山茱萸

    药材名称川鄂山茱萸拼音Chuān è Shān Zhū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

  • 水苦荬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苦荬药材名称水苦荬拼音Shuǐ Kǔ Mǎi别名水仙桃草、仙桃草[云南、四川]、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虫虫草、水莴苣、水对叶莲来源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苦荬Veronica an

  • 东紫堇

    药材名称东紫堇拼音Dōnɡ Zǐ Jǐn英文名East Corydalis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东紫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buschii

  • 散瘀草

    药材名称散瘀草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Ajuga nipponensis Makin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寒。

  • 芋头

    《中药大辞典》:芋头药材名称芋头拼音Yù Tou别名蹲鸱(《史记》),芋魁(《汉书》),芋根(《汉书》颜师古注),土芝(《别录》),芋奶(《种芋法》),芋艿(《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草

  • 香芋

    药材名称香芋拼音Xiānɡ Yù别名团芋、湾洪(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香芋的块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研粉用。原形态草本,高20~40厘米。块茎长卵圆形,须

  • 苏土藁本

    药材名称苏土藁本拼音Sū Tǔ Gǎo Běn别名山藁本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泽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um suaue Walte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