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假大薯

假大薯

药材名称假大薯

拼音Jiǎ Dà Shǔ

别名木香、假通虎城、土木香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卵叶马兜铃。冬季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和细根,洗净,切成数段,晒干。

原形态攀援半灌木,无毛。叶互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6~21厘米,宽5.5~1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状,全缘;叶柄长3~12厘米,腹面具浅沟。总状花序腋生,花柄长约1厘米,有微毛;苞片1枚,卵形,细小,边缘密生毛茸;花萼管状,有毛,长5~7.7厘米,暗紫色,下部膨大呈球形,内壁有四撮短柔毛,颈部收缩,弯曲,前端侧向开放呈喇叭状,有脉纹5条;雄蕊6枚,与花柱结合;花柱6深裂,锥尖,子房长柱形,有6棱,下位,6室。蒴果近圆形,径约4厘米。种子多数,扁平而薄,钝三角形,边缘延伸呈浅灰黄色的翅。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腰以下的阔叶树林中或林缘。分布我国南部。

性状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短不一,长30厘米左右,径1~3厘米,表面暗灰黄色,有细的皱纹,折断面不平坦,皮部薄,厚1~4毫米,木部射线乳白色,狭细,木部微带黄色,有细孔状的导管。气微香,味略苦。

性味味微苦辛,性凉,无毒。

归经入肺、心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瘰疬、疔疖、疮疡,蛇、虎咬伤及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注意气虚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中药大辞典》:酱药材名称酱拼音Jiànɡ出处《别录》来源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化学成分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克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㈠豆瓣酱水分39

  • 岩黄连

    《中药大辞典》:岩黄连药材名称岩黄连拼音Yán Huánɡ Lián别名岩胡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岩黄连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倒圆锥形,肉质。茎单一

  • 豪猪毛刺

    《中药大辞典》:豪猪毛刺药材名称豪猪毛刺拼音Háo Zhū Máo Cì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毛刺。功能主治《陆川本草》:"行气,止心气痛。&q

  • 礜石

    《中药大辞典》:礜石药材名称礜石拼音Yù Shí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出处《本经》

  • 黄花蔷薇

    药材名称黄花蔷薇别名色清[藏名]来源蔷薇科黄花蔷薇Rosa setipoda Hemsl. et Wils.,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果实:理脾健胃。根:清热发乳,止泻。治红

  • 滇西风毛菊

    药材名称滇西风毛菊拼音Diān Xī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Bodinier's Saussurea别名八面风、天朋草、花戎芦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 鮧鱼尾

    《中药大辞典》:鮧鱼尾药材名称鮧鱼尾拼音Yí Yú Wěi出处《纲目》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尾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功能主治《纲目》:"治口

  • 七叶一把伞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叶一把伞药材名称七叶一把伞拼音Qí Yè Yì Bǎ Sǎn别名倒卵叶六驳来源樟科黄肉楠属植物倒卵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obovata

  • 裂蹄

    药材名称裂蹄拼音Liè Tí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裂褐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ctificatio Pyropolypori Rimos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收后晒干。原

  • 宁油麻藤

    药材名称宁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宁油麻藤Mucuna paohwashanica Tang et Wang,以根入药。多鲜用。性味甘、微苦,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