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三蕊草

三蕊草

药材名称三蕊草

拼音Sān Ruǐ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三蕊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tenera Royl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三蕊草 草本,高5-15cm。茎纤细,略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被平展的腺毛及微柔毛。叶柄长1-3mm,被腺毛;叶片膜质,狭椭圆形至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长(5-)10-25mm;宽(3-)4-7mm,边缘具细锯齿,齿尖有刺毛,叶面被星散的长粗毛,中、侧脉微隆起,背面仅脉上具星散的长粗毛,其余无毛或具糠秕,中、侧脉隆起,侧脉2对,其中1对基出。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有花2-5朵,长1-2.5cm,被平展的腺毛;总花梗长8-15mm,花梗长1-5mm,被疏腺毛,略三棱形;花萼钟状管形,长约4mm,略具三棱,具6脉,常仅脉上被疏腺毛,裂片极短,广卵状三角形;花瓣粉红色、紫红色或浅蓝色,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急尖,1侧偏斜,外面中脉具疏腺毛;雄蕊3,等长,花丝与花药近等长,花药小,广卵形,长约1.8mm,基部叉开,药隔不延长;子房瓶形,先端膜质冠微3裂。蒴果柱状圆锥形,略具3棱,长约4mm,宽2mm,与宿存萼贴生;宿存萼被疏腺毛,具6脉。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松林下、林间空地、林缘路边草丛中及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主血虚萎黄;崩漏;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报春花

    药材名称大报春花别名水白菜、报春花、大癞痢来源报春花科大报春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 var. polyphylla (Franch.) W. W. Smith,以

  • 扶桑根

    《中药大辞典》:扶桑根药材名称扶桑根拼音Fú Sānɡ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根。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功能主治治月经不调,血

  • 苦壶卢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

  • 云南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云南五味子根拼音Yún Nán Wǔ Wèi Zǐ 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五味子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henryi Cl

  • 川桂皮

    药材名称川桂皮拼音Chuān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药材名称白苏子拼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

  • 蓍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蓍草药材名称蓍草拼音Shī Cǎo别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来源菊科蓍属植物蓍草Achillea alpina L.、千叶蓍A. millefolium L.和西南

  • 飞来蓝

    药材名称飞来蓝拼音Fēi Lái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拟地皮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siphonium uenustum (Hance) E. Hossain [Ruell

  • 麒麟菜

    《中药大辞典》:麒麟菜药材名称麒麟菜拼音Qí Lín Cài别名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罗源县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麒

  • 鹅胆

    《中药大辞典》:鹅胆药材名称鹅胆拼音é Dǎ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胆或胆汁。化学成分胆汁含鹅脱氧胆酸。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