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散

黄芪散

①《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黄芪茯苓熟地黄、炒韭子车前子鹿茸(酥炙)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二两,龙骨三分,麦门冬一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粥调下。治虚劳肾气乏弱,或时失精,心中虚烦。②《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黄芪、地骨皮赤芍药生地黄柴胡、茯苓、麦门冬各一两,人参当归黄芩各三分,甘草一分。为末,每服四钱,加生姜半分,水煎服。治妇人热劳羸瘦,四肢烦疼,口干心躁,不欲饮食。③《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黄芪、麦门冬、黄芩各三分,龙骨一两,白术黄连各半两,乌梅三枚。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煅牡蛎、黄芪、生地黄各等分。为末,水煎,不拘时服。治虚热盗汗。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黄芪、黄连、生甘草各半两,黄芩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匕,不拘时粳米泔水调下。治髓黄,病人四肢疼痛无力,好眠冷地,身体遍黄,继则青绿色起,唇齿俱白,眼常微肿。

猜你喜欢

  • 龙渊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龙泉。即然谷,见该条。

  • 滇白前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瓦草之别名,详该条。

  • 鼻隧

    鼻孔内的鼻前庭部分及鼻腔内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隧的长度,可测候大肠的情况。《灵枢·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

  • 脾遗

    病名。指脾病而致遗精。《医宗必读》卷九:“脾病而遗者,色黄肉消,四肢懈惰。”治宜健脾固精。可用补中益气汤与聚精丸、水陆二仙丹合用。参见遗精、五脏遗精条。

  • 夹持押手法

    押手法之一。是以右手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露出针尖少许,协同右手用力将针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适于长针进针。

  • 清明花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中风

    病名。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所致。若感受风邪,连续十多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若症见发热面赤,喘而

  • 水病

    病名。①指水肿病。《素问·水热穴论》:“故水病下为胻(hēng衡,脚胫)肿大腹,上为喘呼。”《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凡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

  • 少阴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种。见《三因极-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少阴肾经而成的脚气病。症见腰脊痛,小趾之下连足心,循内踝入跟中,上臑内出腘中内廉及股内皆痛,气上冲胸咽,饥不能食,面黑,小便淋闭,咳唾不已,善

  • 受盛之腑

    指小肠。小肠是承受胃腐熟的食糜进行泌别清浊的消化器官,故称。《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