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仁丸

麻仁丸

《中国药典》: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火麻仁200g 苦杏仁100g大黄200g枳实(炒)200g厚朴(姜制)100g白芍(炒)200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枳壳(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丝子(酒浸.别研)、山药防风山茱萸(去核)、肉桂(去皮)、车前子,各一两半。木香羌活,各一两。郁李仁(去皮.研)、大黄(半蒸.伴生)、麻仁(研),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大便闭难或不通。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之人,大便秘涩者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临卧服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博济方》卷一: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麻仁120克(先以温水浴后,悬在井中五日,令生芽,日晒,退皮取仁)大黄120克(半蒸,半生)白槟榔30克(半生,半煨)山茱萸45克 薯蓣45克 官桂(去皮)45克车前枳壳(麸炒)防风各45克羌活45克木香60克菟丝子45克郁李仁120克

制法上十三味,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气疏风,润肠通便。治风寒积滞内阻,三焦不和,胸膈满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临卧时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博济方》卷一

产育宝庆集》卷上: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麻仁(研)枳壳(炙)人参大黄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虚津伤,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丸。大便未通可加丸数。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儒门事亲》卷十二: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郁李仁(去皮,另捣)火麻仁(另捣)各60克大黄60克(半生、半熟)槟榔15克 干山药防风(去芦)枳壳(炒,去瓤)各23克羌活木香各17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便涩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仁(研如膏)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葛根(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1分,芒硝(生铁铫子内炒干,纸裹,黄土内窨1宿,研)1两1分。

制法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内壅闭,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至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仁(研)2两,木香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恶实(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送下。未效,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杨氏家藏方》卷四: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麻仁1两(别研),杏仁(去皮尖,麸炒)2钱半,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白芍药半两,黑牵牛1两7钱半(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伤科补要》卷三: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润肠养血。主血燥便闭。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灵验良方汇编》卷下: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博济》卷二: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麻仁4两(先以温水浴,悬在井中5日,令生芽,日晒,退皮取仁),大黄4两(2两蒸,2两生用),白槟榔1两(半煨半生),山茱萸1两半,薯蓣1两半,官桂(去皮)1两半,车前子1两半,枳壳(麸炒)1两半,防风1两半,羌活1两半,木香2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1宿后,炒黄),郁李仁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临卧温水送下。

摘录《博济》卷二

《洁古家珍》: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枳壳(麸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秘,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洁古家珍》

《圣惠》卷二十九: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半两,槟榔1两,柴胡1两(去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气壅,大便秘涩,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三: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仁3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芎?1两,木香1两,鳖甲2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独活2两,槟榔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牵牛子2两半(一半微炒,一半生用)。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秘涩,气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注意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仁1升,黄芩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用法用量含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

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子1升(捣),黄柏2两(末)。

制法上以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连月饮酒,喉咽烂,舌上生疮。

用法用量普济方》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粒,含化。

摘录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圣惠》卷五十八: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难,五脏气壅,三焦不和,热结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晚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麻仁丸

药方名称麻仁丸

处方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

各家论述气滞于胃,血燥于肠,津液不得传送大府,故大便不通,小腹胀满焉。生麻仁润燥滑肠,制大黄润肠开结;厚朴散气宽胀,桃仁破瘀血润燥,郁李仁润肠散结,扁杏仁润燥降气;当归养血荣肠胃,枳实破气宣壅滞,白芍药敛阴血以致津液也。蜜丸汤下,俾血润气行,则津液流通,而大府自润,传送有权,焉有大便燥闭,小腹胀满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姜桂丸

    《洁古家珍》:姜桂丸药方名称姜桂丸处方南星(洗)1两,半夏(洗)1两,官桂1两(去粗皮)。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寒痰咳嗽,脉沉,面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用法用量每服

  • 大牛角中人散

    药方名称大牛角中人散处方牛角人1枚(烧),续断3两,干地黄3两,桑耳3两,白术3两,赤石脂3两,矾石3两,干姜3两,附子3两,龙骨3两,当归3两,人参1两,蒲黄2两,防风2两,禹余粮2两。制法上药治下

  • 茅胆膏

    药方名称茅胆膏处方茅胆1两(茅针里面瓤是也),栀子仁1两,苦参1两(锉),黄蜡2两,清麻油7斤,腻粉半两。制法茅胆等3昧,捣为末,先以油、蜡慢火熬令蜡消,入前药末并腻粉,不住手搅令匀,瓷盒内盛。功能主

  • 暖宫定痛汤

    药方名称暖宫定痛汤处方橘核9克,荔枝核9克 小茴香9克葫芦巴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川楝子9克 制香附9克乌药9克功能主治暖宫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治慢性盆腔炎或不孕,属于下焦寒温汽血凝结者。症见

  • 至圣保命丹

    药方名称至圣保命丹处方全蝎十四个,白附子、天南星(炮)、白僵蚕(直青者.炒)、朱砂(研)、麝香(研),各一钱;防风(去芦.叉)、天麻,各二钱;金箔十片,蝉蜕(去泥)一钱。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以粳

  • 透冰丹

    药方名称透冰丹处方蔓荆子(去白皮)、白茯苓(去皮)、川大黄(去粗皮)、山栀子(去皮)、益智子(去皮)、威灵仙(去芦头.洗.焙干)、白芷,各半两。香墨(烧酒淬讫.细研)、麝香(研),各一钱。茯神(去木)

  • 大茱萸丸

    《活幼口议》卷十七:大茱萸丸药方名称大茱萸丸处方蓬莪术1分(醋煮),京三棱1分(醋煮),干姜(炮)2分,青皮2分,陈皮(并去白)2分,木香2分,丁香2分,巴豆21粒(去壳心膜,出油),绿小细吴茱萸2钱

  • 蛤蚧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蛤蚧丸药方名称蛤蚧丸处方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阿胶(炒)熟地黄麦门冬(去心)细辛(去苗)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蜜丸如

  • 除湿木瓜汤

    药方名称除湿木瓜汤处方苍术、白茯苓、白术、甘草、木瓜、薄桂、泽泻、薏苡仁、柴胡、青皮、蝉蜕、当归、白芍、生地黄、乌药、牛膝、黄柏、知母、防风。功能主治跟疽。用法用量如痛,加乳香;虚,加人参、黄耆;冬加

  • 荆兰汤

    药方名称荆兰汤处方荆芥穗2两,贯众2两,甘草2两,蜀椒(去目)2两,泽兰2两,芍药2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五痔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用3大匙,水3碗煎沸,倾盆内,先坐熏之,覆令密,勿泄出药气,通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