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槽风

骨槽风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或腐溃,溃后难愈合,脓液臭秽或脓液清稀,或牙根龈肉浮肿,色紫黑或有出血,久则腐烂而臭,牙关开合不利,身发寒热,甚或骨槽腐溃,齿牙脱落,久之内有腐骨排出。《外科正宗》卷四:“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隐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此得于郁怒伤肝,致筋骨紧急;思虑伤脾,致肌肉腐烂;膏粱厚味,致脓多臭秽。初则坚硬难消,久则疮口难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骨槽风火三焦胃,耳前腮颊隐隐疼,腐溃筋骨仍硬痛,牙关拘急夹邪风。”治宜祛风、散火、解毒。可选用升阳散火汤加减。若久不愈,可用附子理中汤阳和汤等托毒外出。或以真君妙贴散敷肿处。本病类今之颌骨骨髓炎。此外,亦有把骨槽风称作牙叉发者。

猜你喜欢

  • 芝麻响铃铃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 脾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铁石茶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太阴气绝

    指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舌萎,唇反。《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

  • 吐清水

    证名。指呕吐清水而无食物者。《古今医统·吞酸叙论》:“吐清水证有五因,有因湿、因痰饮、因寒、因宿食、因虫。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为寒湿也;胸膈间漉漉有声者,痰饮也;饮食后而吐清水者,宿食也;但犯寒而作

  • 陆贽

    【生卒】:754~805【介绍】:唐代医家。字敬舆。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公元792年任宰相,主张积谷边境,改进边防等,被裴延龄所谗,罢相贬忠州,因当地多瘴疠,乃收录有关疗瘴的医方编撰《今古集验方》,

  • 死乳蛾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郁怒而起,喉中紧,靠蒂丁,不甚痛,饮食有碍,若劳心不忌口,不避风,日久不治,长塞喉中,渐加气闷,以致殒命。”治宜疏风清热、解郁利咽。可选用清咽利膈汤、柴胡疏肝散

  • 手心主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孟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 崩砂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倒吊法

    正骨手法。《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脚大腿跟出臼,……或是剉开,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为髋关节脱臼复位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