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牙痈。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目窗,见该条。
古通泻。①排泄。《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②针刺手法之一。与补相对。《素问·血气形志篇》:“然后写有余,补不足。”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红尖黑根舌,舌的前半部红色无苔,舌根有燥黑苔。为热在下焦之候,大便秘结者,宜通下泄热(见《伤寒舌鉴》)。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寒经行后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