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病

阳明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肠胃而言;实,是邪气实。阳明病一般主里、热、实证辨证经证、府证之分。《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以经邪不能久留,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经病有传经、自受之不同,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证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详见阳明经病条。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详见阳明腑病条。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

猜你喜欢

  • 舌衄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又称舌上出血。指血液从舌体流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乃心苗,舌本又为肝脉所络,故多因心肝火盛,热迫血外出。

  • 热气疮

    病名。见《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该条。

  • 关节

    ①解剖部位名。即骨与骨相接之处。凡能伸屈旋转活动的,称为活动关节,如肩、肘关节等;不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不动关节,如腰骶、骶尾等关节之类。②指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外科正宗》卷一:“关节者,阳疮以十

  • 钱愈庵

    【介绍】:见钱原濬条。

  • 苏子汤

    《外台秘要》卷九方。苏子一升,半夏(洗)四两,桂心、炙甘草、人参各一两,陈皮、干姜、茯苓各三两。水煎,分三次服。治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若虚热,去干姜,用生姜六两,并加黄芩二两。

  • 苍蝇花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 芳樟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樟木,详该条。

  • 溺茎

    即阴茎。详该条。

  • 经来腰腹痛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经来腰腹痛而气滞血实者,宜服桃仁汤(当归、赤芍、生地、香附、丹皮、红花、延胡索、桃仁),形瘦有火加黄芩、黄连;形肥多痰加枳壳、苍术、半夏。亦有肝肾阴虚腰腹痛者,宜养肝肾,用

  • 篡(cuàn 攒)

    会阴部。位于前后阴之间。《素问·骨空论》:“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