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曾任翰林医官。奉命与尚药奉御刘翰、翰林医官翟煦、吴复珪、王光祐、陈昭遇等共同修订本草,编成《开宝详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20卷。
导引法,系模仿熊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最早见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庄子》:“熊经鸟伸。”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熊的摹仿动作,亦称熊经。《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但无动作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猪膏、生姜汁各二升,青蒿汁、天门冬汁各一升。用微火,银器内熬成膏,每服一匙,不拘时酒汤调下。治肝劳实热,关格牢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
指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而化生的营养精华,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来源于饮食水谷,禀受于后天,故又称后天之精。
痔结扎疗法之一。操作同单纯结扎法。但不用丝线,而是以血管钳将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再注射内痔枯萎液。术后同单纯结扎法。
证名。指眼睛闭着不想睁开的症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眩掉目瞑。”多由精气不足,或邪热内盛所致,可见于热病心烦、眩晕等病证。亦可见于病危之时,《难经·二十四难》:“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买麻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伤食而发的丹毒。因其脾胃之气未充,乳食过度,不能运化,蕴积化热,达于肌表,复感风热邪毒,故成此症。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多啼,身多红晕,皮肤灼热,不思饮食;食积甚者,可见
脉象。初充塞于指端,旋即鼓动而去。《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