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经筋从足中趾(或作三趾)起始,结于足背,斜行向外,到外辅骨(腓骨),结聚于膝的外侧,直上结于髀枢(股关节),上沿胁肋,入属脊柱;它直行的一支,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与足少阳经筋相合;它直行的一支,从伏兔部(股四头肌)向上,结于股前,与足三阴之筋聚于阴器(生殖器),上行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锁骨上窝),上颈,挟口,会合于鼻旁,下边结于鼻,上边与足太阳经筋相合为目上纲(上睑);阳明为目下纲(下睑)。另一条分支,从面颊部分出,结于耳前。

猜你喜欢

  • 天顶

    经穴别名。《针灸大全》作天鼎别名,见该条。

  • 酒醉花

    见《陕西中药志》。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 古方汇精

    方书名。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

  • 牛角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阴关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扶,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赫,见该条。

  • 质问本草

    药物学著作。8卷,附录1卷。琉球吴继志撰。约成书于1782年。本书是作者采集琉球群岛的各种草木药物,亲自写生绘图甚至携带实物数百种到福建、北京等地广泛咨询老药工、药农、并经反复鉴定后编写成书,其中内篇

  • 赵仲衡

    【介绍】:见赵铨条。

  • 老子禁食经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已佚。

  • 气功

    体育疗法之一。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近年的实践研究,初步认为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

  • 进针

    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