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模樝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亦称紫硇砂,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证名。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指呕而有声无物吐出者。《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有胃虚气逆者,宜橘皮竹茹汤、吴茱萸汤。有胃中寒者,宜半夏干姜
颏的俗称。详颏条。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痛如纽结之状。是经筋病的症状之一。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又作容主。即上关,见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脾疳。见该条。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的手法治疗。详针刺补泻法条。此原则亦用于方药治疗。
见《文山中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因肠胃脆弱,用药失当,不胜药势,造成吐泻不止,烦躁顿乏的证候。《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脾胃怯弱,脏腑嫩软,气血未壮,因服药不胜其味之毒,致烦躁闷乱,或口舌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