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苦檀子

苦檀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檀子

药材名称苦檀子

拼音Kǔ Tán Zǐ

别名苦蚕子、冲天子

来源豆科鸡血藤属植物厚果鸡血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以根、叶种子入药。根全年采,叶、种子夏秋采,晒干。

性味苦、辛,凉。有大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因本品毒性较大,常作外用,口服宜慎。中毒症状: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神志不清,对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解救方法:早期可考虑洗胃,给润滑保护剂,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但云南思茅曾用本品根2~3钱捣烂取汁水冲服,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满意,有条件在严格观察下方可试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苦檀子

药材名称苦檀子

拼音Kǔ Tán Zǐ

别名大风子(《草木便方》),冲天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苦蚕子、猪腰子(《贵州民间药物》),日头鸡(《四川中药志》)。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种子果实。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

原形态厚果鸡血藤,又名:少果鸡血藤、毒鱼藤、大藤蔃。

多年生攀援灌木,粗大。枝干圆柱形,表皮黑绿色,嫩枝具疏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50厘米;小叶13~17,矩圆状披针形,长约8~14厘米,宽约3~4厘米,先端钝,全缘,基部略钝,下面被锈黄色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15~30厘米;花2~5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苞片卵圆形,少毛;萼钟形,5齿裂,裂片三角形,浅绿色,有短茸毛;花冠蝶形,花瓣5,紫红色;雄蕊10;雌蕊1,子房上位,线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荚果厚,木质,卵球形或矩圆形,黄灰绿色,并有斑点,种子1~5枚,红棕色至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溪边、疏林下及灌木丛中。分布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西、广东亦产。

性状干燥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厘米,厚约3厘米。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好。

化学成分种子含鱼藤酮和拟鱼藤酮。根含鱼藤酮1.2%,树脂4%。

性味苦辛,热,有毒。

①《草木便方》:"苦辛,有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热,味苦辛,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攻毒,止痛。治疥疮、癣、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①《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匿,洗搽疥、癣、疳、癞。"

②《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3~5分;或磨汁服。

注意有毒,内服宜慎。

复方①治虫疮疥癣:苦檀子、花椒苦参藜芦黄连、独脚莲。共研末,调香油搽。(《四川中药志》)

②治痧气痛:苦檀子果研末,每次三至五分,开水冲服。(《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小儿疳积:苦檀子果(煅存性)五分。蒸鸡肝吃或磨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檀子

药材名称苦檀子

拼音Kǔ Tán Zǐ

英文名Thickfruit Millettia, Seed or fruit of Thickfruit Millettia

别名大风子、冲天子、苦蚕子、猪腰子、日头鸡。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

原形态厚果崖豆藤 多年生攀援灌木,茎粗大。枝干圆柱形,幼枝时有疏绒毛。叶互生,具长柄,奇数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13-17,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4-16cm,宽3-4cm,先端钝,基部略圆形,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被锈黄色绢毛。圆锥花序腋生,长15-30cm,总花梗较叶柄长;花2-5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苞片卵圆形,少毛;萼钟形,5齿裂,裂片三角形,浅绿色,有短茸毛;花冠蝶形,花5瓣,紫红色,雄蕊10,单体,上部分离;雌蕊1,线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荚果厚,木质,卵球形或矩圆形,长至23cm,黄灰绿色,并有斑点,膨胀。种子1-5颗,肾形,长4cm,红棕色至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溪边、疏林下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cm,厚约3c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

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好。

化学成分种子含鱼藤酮(rotenone)和类鱼藤酮(rotenoids)。

性味苦;辛;性热;大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攻毒止痛;消积杀虫。主疥癣疮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0.9-1.5g;或磨汁。

注意有毒,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NI,洗搽疥、癣、疳、癞。

2.《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弹裂碎米荠

    药材名称弹裂碎米荠拼音Dàn Liè Suì Mǐ Qí别名水菜花、水花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弹裂碎米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impatiens L.采收和储藏:春

  • 山紫菀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紫菀药材名称山紫菀别名硬紫菀、土紫菀、蹄叶紫菀、马蹄紫菀来源菊科橐吾属植物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 Turcz.的根部。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杂质,晒干。性味苦,

  • 盐麸叶

    《中药大辞典》:盐麸叶药材名称盐麸叶拼音Yán Fū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化学成分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

  • 三朵云

    药材名称三朵云别名铁筷子、通大海来源大戟科三朵云Euphorbia erythraea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活血,通便。主治便秘,跌打损伤。外用治疮毒。用法用量捣烂敷患处。摘

  • 树乌蝇羽

    药材名称树乌蝇羽别名牙脓草、乌蝇羽、紫灵树、石力、紫力来源大戟科树乌蝇羽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温、微涩,凉。功

  • 刷把草

    《中药大辞典》:刷把草药材名称刷把草拼音Shuā Bǎ Cǎ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柳叶莱科植物喜马拉雅柳叶菜的全草。原形态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绿色,

  • 豆瓣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绿药材名称豆瓣绿拼音Dòu Bàn Lǜ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豆瓣绿Peperomia r

  • 白叶花柴

    药材名称白叶花柴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

  • 铁破锣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破锣药材名称铁破锣别名土黄连[陕西]、贝茜花、野大救驾来源毛茛科铁破锣属植物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 Ulbr.,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

  • 小叶地不容

    药材名称小叶地不容拼音Xiǎo Yè Dì Bù Rónɡ别名金不换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小叶地不容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succifera H.S.Lo et Y.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