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马尾连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水煎服。治气血郁结,脘胁串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有齿袒而作痛者。”袒者,露也,裸也。指牙根显露的症状。乃龈乳头明显萎缩致牙根暴露者。
见《抱朴子》。即铅丹,详该条。
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炸腮、含腮疮、蛤蟆瘟。临床以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见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淡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