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即仓公当归汤,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脾气、脾阳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逆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约呈垂直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正指直刺。”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多因忧思气结,湿热瘀浊不化酿成。症为瘤体内有虫,生于胁下,宜外治为主。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字善长。山东滕县人。曾任元世祖忽必烈的侍医。
证名。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指胁肋部撑持胀痛。参见胁肋胀痛条。
出《本草拾遗》。即针砂。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即赤淡黄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