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卷三。通常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瘢痕,如凝脂翳、宿翳等。实证多由肝风热邪引起,虚证常属肝肾亏损,阴虚火旺等,由外伤引起者,亦不少见。治法:实证多以疏风清热,解毒泻肝为主;虚证又宜滋养肝肾,养阴清热;后期则以明目退翳为主;外伤者宜行血祛瘀外,可参照上述治法。从广义而言,凡眼内外遮蔽视线之目障皆可称翳。除包括上述之外,某些内障也称为翳,如圆翳、惊震翳等即是。

猜你喜欢

  • 吊脚痧

    病证名。即霍乱转筋。《霍乱燃犀说》卷上:“霍乱有称为吊脚痧者,即霍乱之剧而转筋者,原非另有一证也。”详霍乱条。

  • 冰片艾

    见《广东中草药》。为艾纳香之别名,详该条。

  • 万全木通散

    《医学入门》卷三方。木通、滑石、赤茯苓、车前叶各一两,瞿麦五钱。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阴虚为阳所凑,膀胱积热,小便难而黄。

  • 德西·桑吉嘉措

    【生卒】:1653~1705【介绍】:五世达赖的摄政王。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创办“药王山医学刊众寺”,培养了大批藏医学家。著述甚广,《藏医学史》及《蓝琉璃》是其主要代表作。并亲自校阅《扎汤版四部医典

  • 寒热病

    ①《灵枢经》篇名。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故名。文中介绍了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以及骨痹、热厥、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

  • 妊娠便血

    病证名。汪喆《产科心法》:“孕妇大便见血,亦是血热妄行。大凡血症上行为逆,下行为顺,宜服生地四物汤加麦冬、槐米、赤芍,甘草主之。”

  • 指毒物、毒害、疫毒。①病因之一。疮疡发病中,常见的病因有火毒、热毒;虫兽咬伤而感受邪毒的如蛇毒、狂犬毒、疫畜毒;先天禀赋不耐接触某物而受害者如漆毒、沥青毒等。②病证名。疮疡之泛称,如疮毒、痈毒、阴毒、

  • 黄干苔舌

    舌苔黄而干燥。若苔黄干而薄,均匀布于舌面,多为外感化热,初入里而热伤津液。若黄厚而干,虽无芒刺糙裂,亦属内有实热(见《伤寒舌鉴》)。前者宜清热生津;后者当泻其实热。

  • 病证名。《灵枢·五变》称大聚。指腹中有块而聚散无常的病症。《难经·五十五难》:“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景岳全书·杂病》:“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也。……其病

  • 湿遏热伏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