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

病证名。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者,症见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腰膝痰软,小便清长,治宜温肾扶阳,方用健固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术茯苓、薏苡米,巴戟)水煎送服四神丸

猜你喜欢

  • 产后腹痛

    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指产后小腹部疼痛。多因血虚胞脉失养,或血瘀、寒凝等瘀阻胞脉所致。其中瘀血阻滞胞脉而致腹痛者,又名儿枕痛。若气血虚者,症见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则

  • 逆顺

    ①指经脉的上下往来。《灵枢·营气》:“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②指逆证和顺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③指形气的相称与不相称以及治疗的适当与否而言。《灵

  • 暑痫

    病名。常见于重症中暑。指感受暑邪,热极神昏,卒然痉厥的病证。《温病条辨·上焦篇》:“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稍与紫雪丹。”“大人暑癎,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乱,手足瘛疭

  • 李亮

    【生卒】:五世纪【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曾与王安道向沙门僧垣学医,治病多针药并用,为当时名医李修之父。

  • 厥病

    ①即厥证。详该条。②《灵枢经》篇名。厥,指机能的逆乱。本文论述因厥气上逆而引起厥头痛和厥心痛的症状与刺治方法等,故名。文中还介绍了虫瘕、耳聋耳鸣、风痹等症的刺治方法和预后。

  • 养心安神

    安神法之一。治疗阴虚而心神不安的方法。由于心血亏损,以致心悸易惊、健忘失眠、精神恍惚、多梦遗精、大便燥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用柏子养心丸。

  • 退热饮子

    《银海精微》卷下方。防风、黄芩、桔梗、茺蔚子各三两,大黄、玄参、细辛、五味子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膜入水轮,日久失治伤瞳神者。

  • 地米花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 邵氏医书三种

    丛书名。清·邵登瀛撰。内容为《四时病机》、《温毒病论》、《女科歌诀》。

  • 大肠热结

    指邪热结于大肠而引起的病变。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治宜苦寒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