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祛痰丸

祛痰丸

①《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人参木香、煨白术茯苓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各一两,槐角子、半夏各七钱半,天麻一两,皂角(去皮弦,酥炙)五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后临卧温酒或姜汤送下。治风痰喘嗽。②《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生南星、生半夏、赤茯苓(去皮)、陈皮(去白)、炮姜各等分。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送下。治风痰头眩恶心,胸膈不利。③《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皂角(姜制)、半夏各一两,橘红桔梗、天麻各五钱,大黄(酒浸后,纸裹煨三次)二两,黄芩七钱,薄荷三钱,青礞石白芷甘草各一钱。为细末,蒸饼为丸,临卧茶水送。治痰热生风而致的雷头风头痛而成核块,头中有如雷鸣。

猜你喜欢

  • 榆实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榆子、榆荚仁、榆钱。为榆科植物榆Ulmus pumila L.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微辛,平。健脾利湿,安神,杀虫。治带下,食欲不振,神经衰弱失眠,小儿疳热羸瘦。煎服:4

  • 麻证新书

    见麻疹全书条。

  • 积热三消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的三消症。热熏于肺为上消,症见烦渴引饮,用清肺饮。热积于胃为中消,症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用清胃汤加干葛。热流于下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如膏

  • 喉莽

    病名。见《喉科集学心镜》卷六。多由热积于中,火动痰生而起。症见结喉之处或颈项两边肿起,疼痛,窍闭不通,气息不利,声嘶不清,饮食难进。治宜清热、消肿、止痛。用普济消毒饮、粘子解毒汤等加减。

  • 乾疽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生于肩之前廉(肩峰前侧)的无头疽,属大肠经。证治见肩疽条。

  • 草蔻仁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草豆蔻,详该条。

  • 水胡椒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 土形之人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上下相称,行安地。”性格特征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体质和发病特点为

  • 净府

    即膀胱。《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详膀胱条。

  • 肝气盛

    证名。又名肝气实。指肝经邪气盛实的证候。《灵枢·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气盛则为血有余,故目赤,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则气逆头眩,耳愦颊肿,皆肝实之证也。”肝气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