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慢惊风的一种类型。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脾风、虚风。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症见闭目摇头,面唇发青发黯,额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气弱神微,昏睡不语,舌短声哑,呕吐清水,
病证名。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多系热扰心阴所致。《片玉心书》谓“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治宜清心养阴。用导赤散加麦冬、栀子。
病名。见《仁术便览》卷四。即悬痈。详该条。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指生于颈后天柱穴处的痈或有头疽。因邪热结毒上攻而发。证见寒热疼痛,四畔焮赤肿硬,连于耳项。宜急托里,以防热毒入脑。参见有头疽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赤小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面黑子。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见田氏保婴集条。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