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出《经验良方》。为莼之别名。详该条。
指戌时。详十二时条。《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指足阳明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下胞。《灵枢·经筋》:“阳明为目下网。”
①见《本草纲目》。为蜈蚣之别名。②见《饮片新参》。为壁虎之处方名。各详该条。
见沈氏经验方条。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食喘。详该条。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