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疔肿

猜你喜欢

  • 岩角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 坐草

    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 斑根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官医提举司同提举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 非化脓灸

    直接灸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但不灼伤皮肤,不使局部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当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挟去,另易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因其灸

  • 邪喘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寒邪伏肺的气喘。多由邪伏肺中,关窍不通,肺气壅塞所致。症见上气喘逆,呼吸不利,咽喉如塞,如欲呕吐,有时可见身热,脉六部俱伏等。治宜发散为主。如麻黄散、射干麻黄汤、五虎汤等

  • 客忤夜啼

    病证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小儿夜啼由客忤所致者。其症患儿于忽受外界刺激之后,面色变易不定,气郁如怒,睡中惊惕作啼,口吐青白沫,反侧瘈疭,状如惊癎,但眼不上窜。治法见客忤条。

  • 磨法

    推拿手法名。①即摇法。②即摩法。各见该条。

  • 汪若源

    【介绍】:明医学家。精儿科,尤善治痘。提出医生必须目视指切,意度心推,权衡斟酌,随机应变,庶无一偏之患。因此,将先贤所论及平素亲验之方,撰成《痘疹大成集览》三卷,《汪氏痘书》一卷(1577年),堪为后

  • 大发药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