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脚气疮。详该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糙苏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经集注》。即枣树根,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亦称脊背强。指脊椎骨部筋脉、肌肉强急,身不能前俯的症象。多由督脉受病,或风寒外袭,湿凝瘀滞所致。《类证治裁·肩背手臂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羌活胜湿汤
吸气短促之状,因肺气大虚,气无所主而致。《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在上焦,其吸促。”
出《杂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为蒂中。”即悬雍垂。详该条。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六。即狐疝,详该条。
即支节烦疼。见《伤寒来苏集·柴胡汤证》。详支节烦疼条。
将药物含在口内溶化的服药法,多用于丸剂或锭剂。可按病情需要,含后将溶液缓缓吐出,如急性扁桃体炎,用山豆根、玄参制成的丸剂;或含后将溶液嚥下,如治肺阴虚证,用滋阴清肺止咳的丸剂之类。
古病名。又名漏风。《素问·病能论》:“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病名曰酒风。”详漏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