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白丸

温白丸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紫菀22克吴茱萸22克 菖蒲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乌头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干姜15克黄连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参15克

制法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加白蜜和匀,更捣二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里祛寒,消症除癖。治心腹积聚、症癖。

用法用量一服2丸,不知,渐增至5丸,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半夏60克(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曝干)白术30克丁香7.5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宿食不消,痰饮留滞,小儿久泻,脾虚不食,食即泻下,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煎生姜汤送下;如腹痛并呕逆,食后服。小儿每服3~5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天麻(生)15克 白僵蚕(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锉,汤浸七次,焙)各7.5克

制法上药同研为末,汤浸寒食面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虚,泄泻瘦弱,及因吐泻或久病后而成慢惊,身冷瘈疭者。

用法用量再于寒食面内养七日取出。每次服5~7丸,加至20~30丸,空腹时煎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猜你喜欢

  • 六神饮

    药方名称六神饮处方黄耆(蜜炙)、地骨皮、乌梅肉、龙胆草、秦艽、银州柴胡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盗汗骨蒸。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淡竹叶1枝,煎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医方类聚》卷

  • 逐石汤

    药方名称逐石汤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沙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5克(后下),小甘草4.5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逐石。主湿热蕴结。用法用量水煎服,

  • 保胎和气饮

    《济阴纲目》卷八:保胎和气饮药方名称保胎和气饮处方枳壳4钱,厚朴3钱,香附子3钱,砂仁2钱,苍术2钱,橘红2钱,苏叶1钱,甘草9分,小茴香1钱半。制法上锉,分作3服。功能主治胎前四五个月,身体困倦,气

  • 解疫清金饮

    药方名称解疫清金饮处方苏薄荷1钱,牛子1钱,苏桔红1钱,丹皮1钱,桔梗1钱5分,赤芍1钱5分,大贝1钱5分,花粉1钱2分,甘草8分。功能主治风火客感时行喉症。用法用量投三数剂,兼用吹散可愈。摘录《喉科

  • 麻黄白虎汤

    药方名称麻黄白虎汤处方麻黄、葛根、苏叶、防风、石膏、知母、杏仁、黄芩。功能主治疹已出,阳毒热甚,烦躁口渴,齿槁出血,唇焦舌刺,不吐不泻,壮热无汗,鼻孔燥黑,喘急气闷,鼻煽痰嘶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保孕安胎丸

    药方名称保孕安胎丸处方生白术8两,人参4两,寄生3两,茯苓3两,杜仲炭4两,大枣3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蜡皮封固。功能主治滋补强壮,养血安胎。主妊娠期内腰腿酸痛,胎漏下血,食欲不振

  • 连蒜丸

    药方名称连蒜丸处方川连2两(为末)。制法大蒜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积滞食。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 黄蜀葵散

    药方名称黄蜀葵散处方黄蜀、葵花、赤小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痛。主诸般恶疮,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冷水调,用鸡羽扫在疮上,频频用。摘录《鸡峰》卷七十二

  • 姜液膏

    药方名称姜液膏处方生姜母1块。功能主治眼风痒,冷泪,烂眩有虫。用法用量用银簪插入即拔出,点眼头尾。摘录《直指》卷二十

  • 十六味冬青丸

    药方名称十六味冬青丸处方冬青叶150g 石榴25g石膏75g肉桂50g豆蔻50g木香50g丁香50g甘草50g 白葡萄干125g沉香75g拳参75g荜茇50g 肉豆蔻50g红花50g广枣50g 方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