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又称酒积泄、酒积五更泄泻。详各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贝母、天花粉、炒枳实、桔梗各一钱,黄芩、黄连各一钱二分,玄参、升麻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治上焦有热,痰盛作渴,口舌肿痛。②《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卷三十九方。人参、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见《药材学》。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传灯》卷下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车前子、泽泻、厚朴、薏苡仁、炮姜、附子、陈皮、山药。水煎服。治湿泻,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日久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及久泻脾虚发肿者。
出《赤水玄珠》。指月经,详该条。
即漱涤。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