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条辨》方。西洋参、生石膏、海浮石、生牡蛎、阿胶(或燕窝)、白芍药、生地黄、龟板、珍珠母、麦门冬、***。为末和丸,旋覆花、竹茹煎汤代水送服,服时冲入竹沥、鲜莱菔汁。治太阴燥火炽盛,白喉初起,咽燥无
出《益部方物略记》。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与偃月侵睛同。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黄连、黄柏、黄芩、甘草、香附、紫苏子各一两。为细末,用大黄三两熬膏和丸,弹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再贴金箔,每服一丸,井水磨服。治疫疟。
详外痛内快条。
即行气法。见该条。
骨名。见《伤科汇纂》。即下横骨。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正骨八法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接,连接和接续之意。即运用手法或借助器械,使断骨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