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清法

清法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热证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对某脏某腑的热证而立法处方。如口舌生疮用导赤散心火牙龈肿痛用清胃散胃火胁痛耳聋目赤龙胆泻肝汤肝火燥热咳嗽泻白散肺火热痢后重用白头翁汤清肠火等。热证又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对虚热证多用甘凉清热。清法常可与他法配合,如与下法合则属清下法(寒下);与汗法合则为清解法;与补法合则为清补法。甚至可与温法合用,治疗寒热错杂之证。清法不宜久用,病去即止。病后体虚及产后妇女须慎用。

猜你喜欢

  • 山花椒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竹叶椒之别名,详该条。

  • 髂窝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即缩脚流注。详该条。

  • 关阴

    ①阴盛已极,不能与阳气相交的脉象。表现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②病名。小便不通,由于热结下焦,气化障碍、故阴窍关闭。参见关格条。

  • 擎疽

    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 将瘟舌

    即红艳舌。详该条。

  • 逆气

    出《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喘急气逆。有阳明气逆,肺络气逆,肾气上逆之分。《类证治裁·喘证论治》:“逆气,气上逆不得卧而息有音,……阳明脉逆,不得以其道,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其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

  • 幼幼集成

    儿科著作。6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2~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

  • 妊娠口水不止

    病证名。多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上泛而致口水流出不止,兼见脘腹胀满,胸闷、困倦乏力。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

  • 凌晓邬

    【介绍】:见凌奂条。

  • 虾蟆衣

    出《尔雅·郭璞注》。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