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分

水分

经穴名。代号RN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分水中守。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上一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②病证名。①指肾虚不能制水,水气流散于四肢而致的肢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分者,言肾气虚弱不能制水,令水气分散,流布四支,故云水分,但四支皮肤虚肿聂聂而动者,名水分也。”②指妇人先患水肿后月经闭止的病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参见水肿、肢肿条。

猜你喜欢

  • 敷和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木岁平气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木曰敷和。”张景岳注:“木得其平,则敷布和气以生万物。”

  • 龙渊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龙泉。即然谷,见该条。

  • 阴中隐阳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紧提慢按六次,觉微凉,再退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热后寒,实中夹虚之症。本法以泻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书名。又名《素灵类纂约注》。清·汪昂撰。3卷。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参考各家学说作了简要注

  • 傅懋光

    【生卒】:约1573~1644【介绍】:明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二十余岁北上京师(今北京)习医,乃精于医。1604年曾往边东(今东北)救治疾疫,次年又施药救治京师疫病,均获良效,求治者益众。万历

  • 马昌运

    【介绍】:宋代医家。著有《黄帝素问入试秘宝》七卷,已佚。

  • 气郁血崩

    病证名。属血崩症型之一。多因暴怒伤肝,气乱血动,血失所藏,冲任失调,发为血崩。症见突然阴道下血量多,色紫红有块,烦躁易怒,胸胁不舒。治宜止血以治其标,方用固冲汤;待血量减少后,再以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

  • 新修本草图

    参见新修本草条。

  • 阎纯玺

    【介绍】:清代医家。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宣化)人。专研妇产科,采集方书,于1730年撰《胎产心法》3卷,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

  • 腧穴电离子透入法

    通过直流电治疗机将药物离子导入穴位、经络或病变部位,以发挥药物、穴位、经络综合作用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先将药液匀洒在药垫上,置于穴位或局部病变皮肤处,辅极放在颈或腰部,然后接好两个电极板,打开治疗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