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病

气病

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并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古有七气九气等名。气病与肺肾疾患关系尤深,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血病与气亦有密切的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参见气病各条。

猜你喜欢

  • 脱疽疔

    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即足背发。见该条。

  • 传道之腑

    指大肠。大肠能传送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故称。《灵枢·本输》:“大肠者,传道之腑。”

  • 木香导滞丸

    ①《松崖医径》方。大黄一两,制枳实、炒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木香、槟榔、泽泻各二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至八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以利为度。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消

  • 四肢不用

    证名。指四肢痿软无力、失去活动能力的症象。《灵枢·本神》:“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医权初编》卷上:“脾病而四肢不用,有虚有实。《内经》专主于虚,谓脾主四支,今脾气虚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溉乎四支,

  • 睛黄视眇证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恣酒嗜燥,或湿热,痰浊等所致。“风轮黄亮如金色,而视亦微眇,为湿热重而浊气薰蒸清阳之气,升入轮中,故轮亦色变。”(《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宜清热除

  • 埋藏疗法

    即埋植疗法。见该条。

  • 血虚喉痛

    病证名。《喉科心法》:“红面不肿,或时痛时止,左手脉数无力,午后潮热,或痛在午后,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指喉肿痛而伴有血虚症状者。

  • 大椎骨

    骨名。即旋台骨。详该条。

  • 鸡眼睛

    见《四川中药志》。为野鸦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少阴脉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阴脉:系于内腂(踝)外廉,穿腨,出(腘)中央,上穿脊之□廉,系于肾,夹(挟)舌。〔是动则病〕:(喝)(喝)如喘,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心如县(悬)病饥,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