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病证名。指经行期间小便次数增多,甚者日数十次。多由肾阳虚和湿热内结所致。若因肾虚膀胱失约,气化无力,症见经行小便频数,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便溏浮肿,治宜益气固肾,收摄膀胱,方用缩泉丸加味。若因阴虚火旺
病名。指上下牙床尽处肿起疼痛,开口不便者。《重楼玉钥》卷上:“是症生上下牙床尽处,根上浮肿,以致闭口不便,两齿难合,咀嚼艰难。初起生在一边,或延生两边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上冲所致。治宜泻火解毒。用清
见六经标本条。
书名。8卷。明·张吾仁撰。张氏以仲景学说为主,旁参诸家学术经验撰成此书,后由其孙张于乔录编,刊于1666年。本书详论伤寒、类伤寒以及和伤寒有关的多种病证的证治;选方比较广泛,颇多经验之谈。但对于病证的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出《礼记·郑玄注》。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