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中草药》。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系物击所现伤痕,色白或带焦黄,中央略厚,两边薄些,正中横于青睛之上,故曰剑横秋水。”即剑脊翳。详该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肩关节脱臼的整复。令患者立于低处,医者双手紧握患肢手腕上部,将肩头置于患侧腋下,用力徐徐背起,并向前弯腰,利用肩头的力量使肱骨头复原,如有滑动感,即已复位。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神秘名医录》2卷,已佚。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阳络脉,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水谷利。指小儿食物不化,与水液杂下的腹泻。多因脾胃素虚,饮食不慎,以致食物不消化而成。《小儿药证直诀》:“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其症伴有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希邕。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精习经方,治病时擅长针药并用。撰有《药录》2卷,已佚。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