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拯阴理劳汤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详补阳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碥·眩晕》。又称头风眩运。详该条。
【介绍】:见袁坤厚条。
灸法的一种。以纸捻沾香油点燃烧灼穴位或病变局部的方法。《世医得效方》:“近时多有头额及胸前两边有小红点于皮肤者,却用纸捻成条或大灯草微蘸香油于香油灯上点燃,于红点上焌爆者。”
见六种新编条。
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出唐·王超《水镜图诀》。观察指纹以诊断疾病,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其法主要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纹在风关是
病证名。指湿热所致的腹泻。由湿热内侵,蕴结肠胃所致。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如泄泻黄稠,腹痛作热,面红口渴,此热湿也,其症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如兼腹痛舌苔黄厚者,用香连导滞丸